北方蔬菜报 2025年06月27日 < 上一期  下一期 >
第JSA08版:棚事

一个误判会让病情“雪上加霜”

核心提示:仔细分辨蓟马和溃疡病造成的病斑症状

□记者姜文丽报道

夏季高温高湿天气较多,若植株上有伤口,易发生细菌性病害。有人担心棚室通风不畅而不设置防虫网,导致棚内虫口基数增加。近日有种植户反映,棚内番茄果面上长白斑,有人按细菌性溃疡病防治,但效果不佳。分析个中原因,导致果面长白斑原因,除细菌性溃疡病外,蓟马侵害也可造成此类症状。两者一种是病害,一种是虫害,所以防治方法大不同,一旦判断有误,会造成较大损失。

果面长白斑蓟马和溃疡病都可能导致

果面上的症状有区别。蓟马少数侵害植株时很难发现,当发现蓟马侵害蔬菜时,果面上已经明显形成白色肿状凸起。如番茄,蓟马会将卵产在番茄开花期的子房组织中,使幼果、青果上的受害部位呈白色肿状凸起,肿胀斑中心部位可见针尖大小的褐色小点,青果表面散布单个或多个肿胀斑,有的会重叠在一起,果实膨大时,白色肿胀斑也会扩大。

当番茄发生细菌性溃疡病时,病原菌多由病茎扩展至果柄,可延伸到果内,致幼果皱缩、滞育、畸形,果实凹陷。果面上出现大量泡泡,形成隆起的圆形外白、中褐病斑,以单个病斑居多,单个病斑直径3毫米左右,大小基本均匀一致,中间有针尖大小的黑褐色小点,类似“鸟眼”形

状,严重时病斑连片,俗称“鸟眼斑”。

植株其他部位的症状表现。除了果实外,细菌性溃疡病在茎秆和叶片上也有表现。发病初期,个别叶片局部小叶萎蔫;植株生长点轻度萎蔫,早晚可恢复;植株大部萎蔫,严重者萎蔫后死棵。正常番茄茎秆硬实、含水量高,感染溃疡病后的茎秆,用手捏茎秆易变形,剖开茎秆发现其内呈糠心状态。部分染病植株中下部茎秆着生有不定根或根突,这是植株染病后,营养供应不足而自身应激的一种表现。湿度大时,病茎或叶柄中会溢出白色菌脓,最后全株枯死,上部顶

叶呈青枯状。

传播途径。细菌性溃疡病可随流水或人为操作进行传播,一旦防治不及时,传播较快,一般是病株附近的植株先染病,再是整行植株,然后逐渐扩大侵染面积。而蓟马的传播途径则多样。

大家在辨别上述两种症状时,可通过以下方式:

一是仔细观察植株,若蓟马侵害时,植株上能看到活动的蓟马。除果面上出现白色病斑外,茎叶上没有病斑,只在幼果、青果上有疑似病斑。若发生细菌性溃疡病时,果面、茎秆、叶片上,都伴随相应症状表现。

二是两者白色肿胀斑的病斑大小有别。蓟马侵害后的番茄白色肿胀斑是凸起的,中间褐色点是凹下去的,但溃疡病果上的“鸟眼斑”平展不隆起。

摸清症状积极有效进行科学防治

从症状上看,溃疡病病菌主要是通过伤口或植株的自然孔口侵染引起的。越夏茬番茄生长过程中,由于浇水勤使植株含水量高长势虚壮,整枝打杈后不注意做好伤口保护,导致细菌性溃疡病高发。

防范细菌性溃疡病,首先注意保护伤口,如番茄整枝打叶后,当天就要喷洒中生菌素、春雷霉素等药剂,保护伤口不受病原菌侵染,减少感染细菌性溃疡病的几率。其次是在蔬菜

操作行间铺设秸秆、稻壳等,能够起到吸湿作用。当发现棚内有细菌性溃疡病时,除叶面喷铜制剂+抗生素类药剂外,还要注意用药剂混成糊状涂抹茎秆,有条件的棚室可用药剂灌根,效果比较理想。有人习惯随水冲施药剂,因用药量不够,防治细菌性病害效果会较差。

针对蓟马的防治,主要有这样几点:

一是蓟马喜欢温暖、干燥的天气,其生存、孵化适温为23℃-28℃,适宜空气湿度为40%-70%,湿度过大不能存活,当湿度达到100%、温度达31℃时,可使若虫大量死亡。利用这一特点,可采取灌水后提升温度和湿度的方法进行物理防治。

二是蓟马畏光,有昼伏夜出的习性,多藏于背光的地方,如阴天、傍晚和夜间躲在叶背、花器或土块下。药剂防控时应选择傍晚用药,喷药要全面、均匀将植株的叶片正背面、花器、茎秆都喷到。另外,不要忽视土壤缝隙中隐藏的蓟马,喷药时可将操作行和走道也喷上药液。

三是在蓟马迁飞季节,使用密防虫网可阻挡蓟马进棚。蓟马体形小,一般孔径1毫米以上的防虫网对蓟马阻挡效果差,棚室通风口处可覆盖60目以上的防虫网。

四是药剂防控时,重点选择对卵、成虫具有触杀、胃毒、内吸作用的药剂,如乙基多杀菌素+吡虫啉+有机硅,多杀菌素+溴氰菊酯+有机硅。

2025-06-27 □记者姜文丽报道 核心提示:仔细分辨蓟马和溃疡病造成的病斑症状 2 2 北方蔬菜报 content_128867.html 1 一个误判会让病情“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