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蔬菜报 2025年06月27日 < 上一期  下一期 >
第JSA13版:科技

生产型智慧玻璃温室种植模式

做法及模式

一是引进国际前沿温室设计建造方案。温室主体结构采用超白高透无影散射玻璃,提高温室透光率、散射率、雾度值和保温性能。温室配备光照、温度调控系统,通过控制天窗、保温幕布和遮阳幕布的铺展/收拢面积,精准控制温室内部光照、温度和湿度,通过配备高压钠灯和LED灯两种类型灯具摆脱不良天气对产量的影响,既节能又高效,打造安全和稳定的生产环境。

二是提升温室智能环控水平。温室安装1套自动化中央环境控制系统、1套水肥一体化自动灌溉设备、1套天然气燃烧锅炉供暖设备、1套二氧化碳供应设备,每个温室配备246个传感器和234个控制器,每天收集数据30多万条,通过物联网的设备系统,对温室内的温、光、水、气、肥进行实时监测、分析、预警、调控,保持温室内番茄最佳生长环境。

三是建设自动化“育苗工厂”。“育苗工厂”配备自动化播种线设备、催芽愈合室、分选嫁接移栽设备系统、穴盘清洗、移动天车系统、全自动苗床系统、苗床电控及软件等智能化系统,可实现从播种、催芽、分级、嫁接、愈合、移栽、分列、包装出货全流程的自动化。番茄“双头双花”大苗育苗量可达500万株/年,传统苗育苗量可达到1.5亿株/年。

四是建立标准化种植体系。形成园艺管理、水肥管理、环境控制管理和农事操作等环节的技术标准体系共56个标准,涵盖番茄从定植、开花、采收、拉秧、清园的全过程,大大提高了种植水平,

缩短达产周期,温室整体运营水平明显提升。

技术创新

一是水肥灌溉一体化技术。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实时监测的土壤养分、水分等情况及时反馈水肥灌溉一体机,通过信号远程控制灌溉片区的电磁阀开关,实现自动灌溉、施肥,根系吸收后的余液自动进入回收装置,流转回水肥车间,经过RO水处理设备进行杀菌后可循环使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二是数字化管理技术。自主开发“农业大脑”农业产业互联网平台,通过数字技术+农业技术+操作流程融合,打通农作物生产各个环节,实现温、光、水、气、肥合理化配置,优化选种、生产、采收、加工各环节管理。人员管理、种植、加工、仓储、物流、市场、销售等数据实现100%线上化,形成从种苗到产品交付、消费者反馈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成本效益

生产型智慧玻璃温室种植模式创新地将工业余热应用于设施温室能源供应系统,可节省天然气消耗量5%-10%,使整个农业园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40%;与传统温室大棚相比,大粉番茄产量可增加4倍-5倍。以180亩温室为例,年产量可达8400吨左右,年销售收入可达1亿元左右,经济效益显著。210亩的智慧玻璃温室总投资32671万元,其中,主体建设(温室大棚、生产服务区、配套设施)、主要生产设施(包括环控、灌溉、幕帘、加热、二氧化碳等设备系统)分别占总投入39.4%、47.8%。

2025-06-27 2 2 北方蔬菜报 content_128874.html 1 生产型智慧玻璃温室种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