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姜文丽报道
叶片在蔬菜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叶片浓绿,说明叶片含有大量的叶绿体,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场所;叶片黄化了,说明叶片所含的叶绿体遭到了破坏,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没了,随之诱发黄叶、卷叶、萎蔫等生理性问题。
合理留果:避免植株负担过重造成黄叶
有的菜农为了让蔬菜早上市卖高价,在坐果期,早留果、多留果,导致营养消耗过大、叶片发黄、植株长势弱,产量反而降低。
例如,为黄瓜整枝中,有人在5片-6片叶出现第一朵雌花时就开始留瓜,此时植株较小,一旦留瓜严重影响植株长势,容易造成弱棵。一般来说,黄瓜正常生长需要保留12片叶以上,植株高度应在1.5米以上,还要避免一次性留瓜过多。留瓜应根据植株长势和叶片生长状况留瓜,通常一株黄瓜留两根瓜为好,也就是一根处于膨大期的瓜、一根即将采摘的瓜、上边还可保留一个正好蘸花的雌花。需要注意的是,在结果后期,叶片能够提供的有机营养较少,注意合理留果,避免植株负担过重,造成黄叶早衰。
植株从留果到成熟,难免出现有的果实异常或病变等问题,但这种果实同样消耗植株营养,建议及时疏除。通过观察花朵就能发现,若花朵过大、过小、畸形,形成的果实必然不正常,建议及早摘除畸形花朵。如番茄,一穗花上会有很多花,开花时间不一,若全部授粉,则会导致果实大小不一,建议番茄一穗花中第一朵花最好疏除。西瓜、甜瓜每株留瓜数量有限,需保证留下来的瓜商品性要高。所以在授粉时,授粉数量要多出1个-2个,待长至鸡蛋大小时,即可疏除畸形果,保证留下的果实周正。对于番茄、黄瓜类结果数量多的,则需要在日常管理中,及时关注果实,随时摘除畸形果,减少营养消耗。另外,疏除的病果要及时清理出棚外,避免造成病原菌传播。
整枝打杈:让叶片有足够生长空间
随着植株生长,枝蔓增多,若不及时整枝打杈,既不利于通风透光,也不利于叶片的生长发育。建议及时进行整枝打杈,提高通风透光率,减少营养消耗,确保植株营养集中供应,提高整体产量。不同品种蔬菜生长特性不同,整枝打杈的方式有所差异。
——黄瓜等蔓生蔬菜落蔓莫过低。黄瓜在按叶留瓜的基础上,特别注意一次性落蔓不可过低。有人图省事,一次性将蔓子落很低,叶片生长受到影响,导致出现功能叶不够、光合产物不足、瓜条生长得不到保障、畸形瓜增多等问题。如有的棚室黄瓜高度在1.1米左右,而一棵黄瓜要想有足够的产量,功能叶至少在13片-15片之间,这就要求黄瓜落蔓高度维持在1.5米以上。
落蔓时结合摘叶同步进行。对于落蔓和摘叶,建议先摘叶后落蔓,因为下部叶片若不摘除,叶片铺在地上、聚集在一起,会使棚内湿度尤其是植株下部湿度增加,病原菌极易从下部老叶处侵染,导致病害发生。而先摘叶后落蔓是由于下部叶片不摘除就落蔓,容易将黄瓜隐藏在叶片下不易被发现,由于下部光照弱,黄瓜就形成了阴阳瓜或畸形瓜,有的生长过大坠住了棵子。
——茄果类蔬菜整枝要科学。番茄等茄果类蔬菜,侧枝萌发能力强,若不及时抹杈,侧枝长势甚至强过主枝,影响后期管理,建议侧芽长到15厘米前抹除。当植株生长点长势较弱或较强时,可以采取摘心换头的方式,促壮植株,既能降低植株整体高度,减少了落蔓操作,又提高了整体抗性。摘心时,上层果穗上方应保留2片叶以上,供给果实生长发育。未采收果穗下至少保留1片叶子,以保证根系和果实的营养需求。若透光性不好,可将果实周围叶片部分摘除,促进转色。
——椒类蔬菜整枝“去内不去外”。“去内不去外”说的是去除棵子“内膛枝”,而保留植株外侧的强
枝。去除内膛枝叶,目的是避免植株郁闭,提高通风透光性。植株外侧的枝叶所处空间大、采光好,长势强,可作为结果枝培养,提高总体产量。
整枝打叶:选在晴好天气操作
一是避免阴雨天整枝打叶。阴雨天整枝打叶,伤口难以愈合,病原菌趁机感染,从伤口进入茎秆,导致茎秆腐烂大面积发生。对于蔓生植物,可只进行落蔓操作,减少人为损伤产生的伤口。时刻关注天气预报,选在晴好天气操作,留出促进伤口愈合的充足时间。
二是浇水后1天-2天内不整枝打叶。浇水后,植株含水量较高,整枝打叶产生的伤口较大,不易愈合,所以整枝打叶应在浇水2天-3天后,选择晴天上午进行整枝。
三是整枝打叶不妨留一段。不要直接将叶柄或瓜须完全疏除,而是留下一段残茬,如西葫芦、番茄、黄瓜等茎蔓含水量较高、伤口较大的蔬菜,可留3cm左右。打杈时不要用指甲掐断,正确的做法是将枝杈掰断,不直接接触伤口,避免传播病害。摘除番茄下部叶片时,如遇到枝叶正托着果穗,可留下稍长一段,起到支撑果穗的作用。
整枝打杈后及时用药预防病害。整枝打杈后,用甲基托布津、松脂酸铜或百菌清涂抹伤口,预防病原菌侵染,促进叶柄离层尽快形成后自然脱落。辣椒、茄子等叶片较多、伤口较小的蔬菜,则应在整枝后立即用嘧菌酯、春雷·王铜等喷雾,重点喷洒茎秆,预防病害。
补充营养:让植株源源不断供养叶片
日常注意观察蔬菜叶片颜色的变化,了解植株生长需求,合理为植株补充营养。
叶色加深,呈墨绿色。发现蔬菜叶片“黑乎乎”,尤其是生长点附近的叶片浓绿,考虑判断植株是否供水不足,是否控水控棵过度。建议先察看一下土壤墒情,若地表过干,需立即浇水,注意浇小水,莫浇水过大造成地温降低伤根。另外,高温季节,在“以水控棵”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度。
植株叶片逐渐黄化。遇到这种情况,要老叶、嫩叶区别对待。发现蔬菜茎蔓下部老叶的叶脉间发黄,中上部叶片表现正常,应考虑判断植株是否出现了氮、磷、镁、钾等营养元素的缺乏,因为它们在植株体内是较易移动的元素,可被植株重复利用。若植株缺乏上述几种营养元素,下部老叶所含的氮、磷、镁、钾元素就可“转移”植株中上部,供嫩叶吸收再利用,所以植株下部的老叶首先表现出缺素症,即叶脉间黄化,失绿,直至黄白化。发现蔬菜中上部嫩叶发黄、生长不良,应考虑判断植株是否出现了钙、硼、铜、锰、铁、硫等营养元素的缺乏,因为它们在植株内较易被固定,移动性较差,难以被重复利用。植株缺乏钙、硼、铜、锰、铁、硫等营养元素时,首先在中上部嫩叶上表现出缺素症。
在生产中,导致蔬菜缺素症发生的环境因素较多,如低温、干旱、土壤酸化等,所以注重养好根系、培育壮棵,避免植株叶片过早出现缺素症状。建议在出现缺素症状后,有针对性补充所缺乏的营养。如下部老叶发黄,可叶面喷施尿素+磷酸二氢钾进行缓解;上部嫩叶发黄,可叶面补充含铁、钙等的叶面肥。此外,蔬菜叶片发黄后,为延缓叶片过早衰老,可结合喷施细胞分裂素及含氨基酸、海藻酸的叶面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