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蔬菜报 2025年07月04日 < 上一期  下一期 >
第JSA15版:科普

夏季护心常做和少做的事

□健康时报报道

入夏,随着气温升高、天气闷热,不少人感觉心神不宁、烦躁。分析其中原因:

一是高温与空调“冷热夹击”。夏季室外高温,室内空调低温,频繁进出冷热环境,会让血管反复收缩和扩张,就像橡皮筋频繁拉伸容易断裂一样,血管也会因此受损,增加心梗风险。

二是冰镇饮食刺激血管收缩。冰淇淋、冰镇饮料、生冷食物成了夏日标配,但这些过冷的食物会刺激肠胃,引起血管收缩,导致血压波动,同时高糖、高脂肪的冷饮和食物还会升高血脂,加重心脏负担。

三是情绪烦躁使得血压上升。高温容易让人烦躁、焦虑,情绪波动大时体内会分泌大量激素,使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心脏承受的压力也会增大。

5件事要常做

睡前晨起喝杯水

晚上睡觉前及清晨醒后,分别饮用适量的温开水,能稀释血液,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血栓发生。

小口多次饮水

夏季别等口渴再喝水,建议小口多次饮水。过猛大量喝水会导致大量的水分快速地进入血液,让血液变得稀薄,也会导致身体血液循环加快,心脏像是身体里面的水泵,血流量变大,自然就会增加心脏的负担。

多吃果蔬

夏季建议多吃些新鲜蔬菜、瓜果及豆类制品,保证钾的摄入。蔬菜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钾、钙、镁等多种元素,有利于预防“三高”、保护血管、保护心脏。适当多吃水果也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中午睡一会儿

夏天白天时间比较长,容易犯困,天气炎热也容易让人感到疲劳。中午适当小睡一会儿,不必长睡,20分钟-30分钟就够了,以缓解身心疲劳。

每天快走半小时

夏季很多人懒得运动,其实可以在不炎热的时候出去走一走。《英国医学杂志》刊发的一项研究发现,每天快步走和慢跑,可以降低心脏病和中风危险。

4件事要少做

运动后不直接喝冰水

夏季气温高时,人体血管处于扩张状态,如果在剧烈运动后,马上喝大量温度极低的冷饮,或是即刻吹空调、洗冷水澡,在这些刺激下就可能导致全身血管立即收缩痉挛,血压突然升高,血液黏稠度增高,出现凝血,引起血管堵塞,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出汗后不直接吹空调

若在室外大量出汗,回到家里应先擦干,再吹空调,且空调别直接对着人吹。从炎热的室外进入凉爽的空调房或从空调房外出时,可以先敞开房门,在门口站一会,给身体一个缓冲的时间,让心脏有个适应的过程。避免血管受过度冷热刺激引发痉挛,防止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

出汗后不去冲冷水澡

夏季从户外回到室内若大汗淋漓,建议休息10分钟-15分钟后再用温水洗澡。一般以水温与体温接近为宜,即35℃-37℃。

在高温时人体的毛孔是处于开放状态,便于汗水的排出,有效降低人体的体表温度。但当开放的毛孔突然遇到冷刺激,就会突然关闭,不仅会造成外周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甚至会导致冠状动脉严重痉挛、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危及生命。

尽量不熬夜

夏季最好保证7个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少熬夜。不少人有过这样的经历,在某个熬夜的时刻,突然感觉自己心脏“咯噔”了一下,就可能是熬夜带来的影响。

2025-07-04 2 2 北方蔬菜报 content_129121.html 1 夏季护心常做和少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