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蔬菜报 2025年08月22日 < 上一期  下一期 >
第JSA11版:植保

是谁导致的辣椒“千疮百孔”

经诊断是辣椒细菌性疮痂病侵染所致

□北方蔬菜报综合报道

辣椒叶片背面有褐色隆起的小斑点,有的辣椒果实上也有病斑,呈“疮痂状”;还有的植株茎秆和叶片表面会长出部分小“疙瘩”,这些症状在茄果类蔬菜上常见,经诊断分析,是辣椒细菌性疮痂病侵染所致。

认识细菌性疮痂病

辣椒细菌性疮痂病又名辣椒细菌性斑点病或辣椒疱病,是辣椒上多发的细菌性病害。随着辣椒种植面积的扩大及棚室连年重茬种植,辣椒细菌性疮痂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在通风不畅、湿度大的棚室,往往容易引起病害的流行。为此,建议种植户了解辣椒细菌性疮痂病的症状和病因,提前预防病害的发生。

辣椒细菌性疮痂病可侵害叶片、茎秆和果实,叶片染病后初期呈黄绿色水渍状小斑点,后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稍隆起、中部稍凹陷的疮痂状病斑;茎秆染病后初生水渍状不规则条斑,后木栓化隆起、纵裂;果实染病初生黑色或褐色隆起的小点,逐渐扩大成隆起的长远性疮痂斑,病斑边缘有裂口,潮湿时会有菌脓溢出。

该病病原菌可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病菌从叶片上的气孔侵入,在棚内潮湿的情况下,病斑上产生的菌脓可随浇水或农事操作(整枝打叶留下的伤口、农机具等)进行传播。特别是在连阴雨天棚室通风不畅,棚内湿度大时容易形成发病高峰。

防治细菌性疮痂病

一是加强日常管理。细菌性病害发生的两大条件是伤口和湿度,因此管理中要进行改善,避免两大条件共存。

降低棚内湿度的办法有操作行铺设秸秆或稻壳等,选择弥雾机、全自动喷药机、烟熏剂等用水少或者不用水的喷药方式,改变浇水方式等。

放风排湿是最常用的有效办法,但不同天气情况,放风方式有别。晴好天气可选择分次放风,棚内气温升至28℃时进行第一次放风,风口宽度3厘米-5厘米,待温度升至30℃时,再拉大风口,约10厘米,具体操作还应结合棚室的保温条件。久阴乍晴后,要适当早放风,避免棚内突然升温过快,植株蒸腾作用加剧,水分、养分供应不足而出现萎蔫的情况。阴天时,在棚室温度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放风,可选择在合适时间放风,当棚温升至17℃时,可以适当放风,放风时,可以放慢速度,风口敞开3厘米-5厘米,从棚室一侧到另一侧,然后接着关闭风口。冬春季节棚内温度较低时,白天可以使用燃烧块或者其他增温方式,弥补棚温不足,然后再放风。

二是减少伤口。整枝打杈和采摘是造成伤口最多的操作,采摘时果柄处会产生离层,产生伤口较小。但整枝打杈时,就应从多方面注意,如选择晴天、植株茎秆含水量少时进行,若浇水后紧接着整枝打杈,容易造成伤口,利于致病菌侵染。要想伤口小,可采用留一截的方法,如留5厘米左右的叶柄,特别是汁液较多的作物;使用消毒刀片进行操作,能保证伤口小而整齐。生理性的伤口也需要预防,可通过间隔喷施中微量元素硼钙叶面肥,提高表皮细胞韧性;缓放风、均衡水肥也能减少生理性裂口。

三是用药防治。常用的药剂有抗生素类、有机酮和无机铜类,微生物菌剂等,使用时要搭配用药,如内吸性和保护性药剂相结合。注意交替用药,避免产生抗性。

此外,由于细菌性疮痂病常在果实上发病,果实上一旦产生病斑后,不可恢复,建议发现病斑多的果实后,要及时摘除。

2025-08-22 经诊断是辣椒细菌性疮痂病侵染所致 2 2 北方蔬菜报 content_130959.html 1 是谁导致的辣椒“千疮百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