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果志华报道
编者按 季节不停轮转,今年新茬棚室秋延迟蔬菜也迎来一个新的生长周期。因这一大茬蔬菜生产直接关系到种植户的全年收益,所以大家很重视也比较关注种植管理方面的技术。由于受天气变化、病虫害等不利因素影响,蔬菜易出现死棵、黄头、黄叶、旺长、花芽分化不良等问题。为帮助广大种植户了解并解决一些种植管理方面常见的问题,《北方蔬菜报》充分结合技术专家的建议、有经验菜农的做法等,特别策划了“棚室秋延迟蔬菜种植管理”专题系列报道,从定植前底肥搭配、优质种苗挑选、生长期种植管理等方面逐一作了系统整理。
蔬菜生长前期长势健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植株的产量和品质,因此从缓苗后到坐果前的生长阶段应注重促壮管理,为高产打好基础。
拉大昼夜温差降低呼吸消耗
蔬菜健壮生长需要适宜温度,即白天保持适宜的光合温度有利于养分制造和积累,夜间保持适宜温度利于养分分解和运输。合理的昼夜温差是光合产物积累的先决条件,昼夜温差过小特别是夜温高,会导致植株长势细弱(徒长)、果实膨大慢等。在设施蔬菜栽培中,保持12℃-15℃的昼夜温差,利于蔬菜生长。
一般来说,白天温度较好控制,初秋季节,可通过覆盖遮阳网、喷洒降温剂等措施调控气温,而夜温较难调控。在光照充足时,夜温要调控相对低一些,夜温主要是棚内土壤及大棚墙体等白天储存的热量,到了夜间再释放出来,通过减少白天热量储存可达到降夜温的目的。例如,白天拉大风口、延长放风时间、中午前后喷洒清水等降低白天温度;地面覆盖稻壳或碎秸秆,避免阳光直射土壤,减少晚上热量释放,对降低夜温均有效果。此外,也可通过合理疏枝打叶遮挡强光照射降低地温。由于白天棚室通风量较大,棚内湿度相对小,建议疏枝打叶时只将病叶疏除,其它叶片最好不要疏除,因为下部叶片可以遮挡强光照射地面,防止地温快速升高,避免夜间过多散出热量。
加强根系养护植株生长健壮
生长前期的根系是未来根系生长的“骨架”和基础,前期有了强壮根系,植株吸收足够的养分和水分,才能多开花、多坐果。
养根,离不开功能型肥料,如氨基酸类、海藻酸类、甲壳素类、微生物菌剂等,具有刺激植株生根、提高植株抗逆性的作用。养根是贯穿整个生育期的一项重要管理措施,所以功能型肥料要坚持施用,同时配合喷施功能型叶面肥,根叶同养,提高植株的整体抗性。
生产中注意减少伤根现象,如控制好浇水量和浇水频率,避免水量过大或浇水太勤而导致沤根,影响根系生长;适当晚覆盖地膜,不要全棚贴地覆盖地膜,防止土壤透气性变差,造成根系生
长发育不良,植株长势衰弱。覆盖地膜时,只覆盖在种植行,并将地膜起拱,操作行不覆盖,铺上一层稻壳或碎稻草,不仅可以增加土壤透气性,而且地膜呈拱面,棚内形成的露水不会存积在地膜表面,而是沿地膜流到土壤中。浇水时,可以让水从膜下走,不影响棚内空气湿度,减少病害发生。
平衡长势利于开花坐果
处于生长前期的植株生长失去平衡特别是植株徒长时,容易影响花芽分化,导致开花坐果率低、畸形花果多。因此,生长前期的植株一定要注意平衡长势,采取措施控制徒长。
控制徒长,除适当控制水肥外,可采取压蔓方式控旺。以番茄为例,在番茄吊蔓前,将植株茎蔓轻压“卧倒”,此做法是:番茄一个种植行上有两个小行,当第一穗花开花前,将第一行植株由北向南统一朝西南方向向下轻压,呈“卧倒”状,到尽头后,转向另一行再由南向北依次向东北方向“卧倒”,每个种植行上两行“卧倒”的植株会呈现井然有序的交叉式倾倒,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植株的顶端优势(纵向生长势),抑制了植株的营养生长,促进了生殖生长,利于开花坐果和培育健壮植株。
对于长势健壮的植株,通过晚抹杈方式促进植株生长平衡。例如,秋延迟茬口的长茄,由于定植时正值高温季节,幼苗生长快,容易出现徒长现象。长茄侧枝和枝杈较多,有人觉得这些枝杈会与茎秆和根系争夺营养,形成了“见杈就抹”的习惯。其实,长茄枝杈的去除要看植株是否徒长,出现徒长的植株,往往地下根系偏弱,特别是茄子生长前期,提早抹去地上部的枝杈相当于提早断了地下部下扎伸展的根系,没有足够根系,一是影响肥水吸收,养分不足难以保证长茄的产量和品质;二是根系弱,植株后期易出现早衰,影响茄子正常生长。因此,当生长前期植株出现旺长时,不要着急疏枝抹杈,可等到棵子封垄后进行,此时地下部的强大根系已经形成,疏除侧枝可减少养分消耗引导养分向果实输送,控旺又平衡生
长,一举两得。
若植株徒长比较严重,建议使用化学药剂控旺,常用的控旺药剂有矮壮素、助壮素、叶绿素等。需要注意控旺药剂最好单独喷施,切忌混用,以防产生药害。喷施时只喷植株顶部,浓度不要过大。用药时,一定要结合天气情况及植株长势及时调整,用药前应先做小面积试验,然后再全棚喷施。
硼钙补充好根壮开花多
处于生长前期的蔬菜,养分需求量虽不多,但养分全面才能保证植株健壮生长。
一是注重钙肥补充。从大部分种植户的用肥习惯来看,氮磷钾肥料施用较多,使土壤中氮磷钾富集明显,尤其是磷肥过量可以固定土壤中的钙,钾肥过量会影响钙肥的吸收。经过多年种植的大棚土壤,应警惕钙肥不足现象,建议缓苗后及时补充钙肥,可单独冲施,也可叶面喷洒螯合态钙肥,利于植株吸收。开花坐果前,根尖、茎尖生长点分化过程中,都需要大量钙供应,若钙元素吸收不足,容易形成因缺钙引起的叶片干边或叶片向下卷曲的现象,所以此阶段要重视施用钙肥。
二是叶面喷施硼肥。硼供应充足时,利于花芽分化,有助于花粉和子房发育良好。缺硼时,子房不能正常发育甚至不能形成,导致出现“花而不实”、落花落果等现象。在蔬菜生长过程中,应抓住植株需硼的关键期,特别是开花前补硼比频繁施用硼肥更有效果。建议开花前,叶面补硼2次-3次,虽然多种叶面肥中都有一定含量的硼元素,但由于大部分蔬菜此时对硼的需求量较大,为避免所补充的多元素叶面肥不能满足植株对硼的需求,建议单独补充硼肥或钙硼同补,可选择利用率高的螯合态硼肥。
合理追肥植株生长均衡
培育壮棵,首先要合理补充肥水保持营养充足,植株才能均衡生长。蔬菜定植前,基本都施足了底肥,加之生长前期植株需肥量较少,基本不会出现缺
肥现象,若前期经常施用大量元素水溶肥,植株容易出现营养过剩情况,导致植株徒长,不利于开花坐果。此外,根系具有向水向肥性,因此生长前期适当控水控肥,有利于促进根系深扎,形成强大的根群。适当控水控肥也是避免茎叶徒长、发生“头重脚轻”的重要措施,建议根据土壤干湿程度、植株长势及天气情况,适当控水控肥引根下扎。
不良天气前后,叶面应补充中微量元素叶面肥,避免生长点发育受影响。例如,适时喷洒富含钙元素的叶面肥,既能补充钙元素,又能增强植株长势、提高抗病性;或者喷洒葡萄糖、海藻酸或甲壳素等有机营养,补充植株养分。当地表干燥需要浇水时,建议随水冲施腐植酸、微生物菌剂等功能型肥料。
如果换茬时没有施用底肥,生长前期可根据植株长势适当冲施大量元素水溶肥,但冲肥量要小,以防肥料过量造成植株徒长。冲施肥时,建议选用吸收利用率高、配方合理的肥料,通过不同蔬菜的需肥规律进行有针对性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根据长势留果植株不早衰
植株叶片制造的营养是一定的,因此处于生长前期的蔬菜可适当晚留果,促进营养集中供应茎蔓,达到壮棵的目的。
初秋异常天气多,不利于育成壮棵。对于定植较早已经进入开花结果期的植株,此时要适当晚留果,让植株“养精蓄锐”,以培育健壮植株为主。有了健壮植株,才能生长更多膨大均匀、畸形少、商品性高的果实。
进入开花坐果期的棵子长势弱,除晚留果外,还要及时将多余的花和过多的幼果疏除,先促茎蔓生长,再根据植株长势决定是否留果。为提高植株抗性,结合叶面喷施或随水冲施海藻酸类、甲壳素类等功能性产品,提高植株抗性,平衡植株生长。
以黄瓜为例,前期养好茎蔓、培育壮棵,主要是为中后期多坐瓜、坐好瓜,防止早衰。对于健壮植株,为平衡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适当多蘸几支瓜,植株长势更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