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蔬菜报 2025年08月29日 < 上一期  下一期 >
第JSA11版:植保

作物药害:我们该如何来“拯救”

核心提示:夏冬季节为药害多发期,科学正确用药是重点

□北方蔬菜报综合报道

众所周知,农药使用不当是造成作物发生药害主要原因之一,再加上救治不及时或方法不得当,就会导致产量下降甚至绝产。那么,如何有效避免或减少药害发生?

药害发生症状要认准

斑点

主要表现在叶上有黄斑、褐斑、枯斑等。药斑与生理性病害的斑点不同,药斑在植株上分布没有规律性,整个地块发生有轻有重。药害引发的斑点大小、形状变化大,不受叶脉限制,没有发病中心。

黄化

有时发生在植株茎叶部位,以叶片黄化发生较多。轻度发生时,表现为叶片发黄;重度发生时,表现为全株发黄,最后由黄叶变成枯叶。黄化表现常与天气状况有关,晴天多时黄化产生快,阴雨天多时黄化产生慢。

畸形

作物的各个器官都可能发生这种药害,常见的畸形有卷叶、丛生、根肿、畸形穗、畸形果等。

枯萎

没有发病中心,且发生过程迟缓,先黄化后死株,根茎输导组织无褐变。这种药害一般全株表现,主要是除草剂药害。如西瓜苗受药害出现嫩叶黄化、叶缘枯焦、植株萎缩;豆类喷洒高浓度的杀虫剂出现枯焦、萎蔫、死苗等问题。

生长受抑制

由药害引起的生长受抑制,往往伴有药斑或其他药害症状。如瓜类作物对三唑类、有机磷类等药剂比较敏感,使用不当就会发生药害现象。

丙环唑按照平时在其它作物上使用的正常浓度用在瓜类作物上,瓜苗就会被抑制生长;在瓜类苗期使用敌百虫,瓜苗容易出现生长缓慢的现象;在瓜类苗期使用溴氰菊酯,受害症状表现为叶色浓绿、变厚、叶缘上卷严重、生长点停滞、不出现新叶的症状。

脱落

在果树和其它双子叶植物上常发生,有落花、落叶、落果等。

劣果

果实发生药害时,表现为果表异常、品质变劣,如西瓜受乙烯利药害,瓜瓤呈暗红色,有异味。

药害频发原因要找对

无论是棚室还是露天菜,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病虫害发生几率大增,种植户往往会频繁喷药预防,有的棚内蔬菜用药后出现黄叶、干枯等药害症状,严重影响了蔬菜中后期生长。分析药害发生原因,操作不当是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建议注意合理用药,避免药害发生。

井水兑药易结块,温水更护菜

为降温,有人喷药时选用刚抽上来的井水,直接配药使用,但由于地面温度高,井水温度低,此时用井水配制药液,一方面当母液倒入喷雾器后出现瞬间冷却或结块,造成药剂溶解不彻底、不均匀,导致喷药效果差;另一方面在高温高湿或连续阴雨天情况下,喷施这种药液易因为喷药不均匀、浓度不一而造成药害。建议喷药前将井水在阳光下晒5小时以上,进行温度、硬度调节,改善水质再配制药液。

使用温水配制的药液,喷在植株叶片上,叶片表层的气孔会彻底打开,有利于药液的吸收,提高药效。

直接配置易沉淀,二次稀释要多提倡

有种植户兑药时,习惯将农药包撕开,直接将药粉倒入喷雾器中,使用喷雾器喷杆简单搅拌,就在棚里喷药。这种做法简单省事,但效果未必好,尤其是粉剂农药,需要一个溶解过程,如果溶解不彻底,会导致部分农药沉淀在喷雾器底部。如此一来,高浓度的药液喷在茄子、豆类等对药物敏感的蔬菜上,就可能发生药害。因此,兑药提倡二次稀释,经过两次稀释配制,使不易溶解的可湿性粉剂或用量微小的农药得到更充分溶解,既提高用药效果,又避免药害发生。

药中掺肥老习惯,弄清成分再混

农药和叶面肥一起混用,已经成为不少人用药前的常见做法。有人认为,这样做可以节省时间、补充营养,提升用药效果。但有时叶面肥与农药混用会导致药害,如有人为了防治虫害,将吡虫啉混与含有微量元素的叶面肥混用,上部叶片会出现大小不等的白斑,发生药害后植株长势迅速衰弱。目前,市面上的药剂不少是复配药剂,含有多种成分,而叶面肥中含有大量的金属离子、有机酸等,易改变药液的酸碱度,甚至发生化学反应,轻则降低药效,重则引起药害。为避免药害发生,建议单独喷药和喷叶面肥,或在用药前根据说明书,确定该药剂是否能够与叶面肥混配,并进行试验,确认不会产生药害后,再大面积应用。

除与叶面肥混用外,药剂混配也是一个关键。一旦兑药过量就会导致叶片发黄,降低抗逆性。因此在日常喷药时,切不可将杀菌剂、杀虫剂、防病毒病药剂等多种同时混用。

用药越狠越好这是错误的做法

有的种菜“老把式”用药很大胆,就是“狠”。例如,防治灰霉病的药剂容易对蔬菜造成药害,尤其是菌核净、嘧霉胺、嘧菌环胺等。菌核净效果很好,正常情况下在番茄上使用剂量大约是1500倍,每桶水加入10克左右,但随着抗药性增强,有人不

断加大剂量,甚至增加到每桶水加入20克,浓度翻倍,使药害高发。

好用的烟雾剂为何频发药害

在冬季,因使用烟雾剂导致部分或全棚蔬菜发生药害的现象时有发生。

烟雾剂产生的药害,几小时后就有表现症状。轻微时,不表现坏死症状,部分叶片硬化,硬化叶片生长速度稍低于正常叶片,一般对生长影响不大;严重时,初期部分叶片萎蔫下垂,逐渐变褐,后逐渐干枯,形成不规则白色坏死斑,部分叶片的坏死斑扩大相连后,造成全部叶片枯萎死亡。

药剂选择不当。每种烟雾剂都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和范围,超出范围则有可能产生药害。

布点不匀。造成局部烟雾浓度过大,导致局部药害发生。

密闭时间过长。密闭时间过长,与作物接触时间越长,其伤害作用越大,超过忍受极限即会灼伤作物而形成药害。

用药时间欠妥。如果在蔬菜小苗期用药,尤其是用药量过大的情况下,农药中的有效成分浓度也会超量,超过了作物的忍受限度,容易造成药害。

温度过高。棚室内温度越高越容易产生药害,在高温下叶面气孔呈扩张状态,呼吸作用旺盛。这时用药易灼伤蔬菜叶片;尤其在使用烟雾剂后,没有及时通风换气,药害会加重。

使用烟雾剂时,应注意两点:

要对症选用烟雾剂,并计算好使用量。选择一个既能防治棚室蔬菜病虫害,又不至于造成药害的安全用量,每次每亩用烟雾剂一般200克-250克,均匀摆放4个-5个点,从里向外点燃并密闭棚室即可。

掌握好用药时间。最好选择在晴天傍晚日落后进行,杀虫烟雾剂发烟

量大、浓度高,要注意短时熏烟,熏烟时间一般以4小时-5小时为宜,然后进行通风换气,降低药雾浓度。

如何避免产生药害

——要严格按照药剂使用说明施药。禁止随意加大药剂用量,缩短安全间隔期等。用药前一定要阅读药剂标签,易产生药害的药剂在标签中会有说明。

——科学合理搭配。要根据不同药剂的理化性质,合理搭配,最好是在大规模应用之前,进行预试验,确认使用情况。

——根据植株自身情况。不同蔬菜对不同类型药剂的敏感性不同,而同一种蔬菜不同发育时期对药剂的敏感性也不同,所以要根据蔬菜的类型和长势增减药的倍数。

比如瓜类苗期发生白粉病时,可以使用的药剂有吡唑醚菌酯、代森锌、代森锰锌等,如果使用唑类药剂,可以按照推荐浓度的低剂量使用,谨防用量过大发生药害;瓜类作物在苗期发生猝倒病时,可以使用的药剂有吡唑醚菌酯+代森锰锌、烯酰·锰锌、霜霉威+代森联等。

发生药害如何补救

当发生药害时,及时分析产生药害的原因,针对农药性质及药害轻重程度,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补救。

——喷水洗药。若是叶片和植株喷洒药液引起的药害,且发现得早,药液未完全渗透或吸收到植株体内时,迅速用大量清水喷洒受害植株,反复喷洒3次-4次洗药,减少粘附在作物表面的毒害物质。并配合追肥松土,促使根系发育,恢复作物正常生长。

——及时通风。对有害气体积累以及使用烟雾形成的药害,要增加通风时间,及时通风,保证空气流通,减少药害,将损失降到最低。

——追肥促苗。如叶面已产生药斑、叶缘焦枯或植株焦化等症状的药害,喷水灌水洗药无效,可随水冲施速效肥料及复合甲壳素有机水溶肥料,强化植株根系,促进植株快速恢复生长,还可以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及中微量元素等,减轻药害程度。

——灌水排毒。对一些土壤用药过量和一些除草剂引起的药害,可适当灌排水或灌水洗药降毒,减轻药害程度。

——摘除受害处。如果药害严重的话,可以酌情摘除受害的果实、枝条、叶片,防止植株体内药剂继续传导和渗透。

——使用免疫诱抗剂。根据引发药害的农药性质,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减轻药害。如喷施多效唑过量后,可通过喷施赤霉素缓解。一般情况下,可通过用复合甲壳素、芸苔素内脂、海藻素类等进行叶面喷施,来缓解药害。

2025-08-29 □北方蔬菜报综合报道 核心提示:夏冬季节为药害多发期,科学正确用药是重点 2 2 北方蔬菜报 content_131148.html 1 作物药害:我们该如何来“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