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圣城大街小巷就会出现流光溢彩的景象,公园、广场的景观灯五彩缤纷,与街道明亮的路灯交相辉映,将城市的夜点亮。说起城市路灯的变化,老路灯人闫华感触颇多:“随着寿光城市不断发展,道路、公园绿地持续新建和改造,道路及景观照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量变”到“亮变”见证城市发展
49岁的闫华,曾在部队生活12年,2004年从部队转业到寿光市路灯管理所工作,2017年,他又到寿光市住建局市政工程建设中心负责照明管理工作。
“刚从部队转业回来时,寿光的路灯已开始发展起来,那时我在路灯所跑工地、修路灯,什么活都学、什么活都干。”闫华说,在上世纪90年代,寿光的主街路灯杆还是以水泥杆为主,2001年以前,寿光市区路灯总数1246盏,变压器14台,有些路段缺少甚至没有路灯;2001年,寿光加快路灯工程建设步伐,两年时间,投资1350万元新装各式路灯2500多盏,配套专用变压器38台,使寿光市区路灯总数和变压器总数分
别增加了197%和271%;此后,寿光每年都拿出专项资金用于亮化建设,到2006年时,城区路灯总数已达9900多盏、50多种灯型。
“2009年,以郭家路段144盏LED路灯安装为标志,寿光推广应用LED路灯工程正式启动。”闫华介绍,LED路灯是继高压钠灯和金卤灯后的第三代光源,那年,寿光市区路灯总量达到1万余基、3万余火,有50多个品种,亮灯率保持在99%以上。2014年,金海路(北伸)、豪源路、永乐路、银海路(北伸)等路段的路灯工程随道路建设不断推进,寿光路灯总量达到了1.3万余基,3.7万余盏……经过多年发展,现在寿光路灯数量达到了1.9万余基、4万余盏,城区路灯装置率达到了100%。
从“亮化”到“靓化”增添景观色彩
城市亮化工程,路灯建设是基础。由于寿光的路灯和不夜城建设起步晚,2000年以前
寿光路灯不足1000盏。
为了方便群众出行,提高夜景照明效果,推动不夜城建设进程,2001年,寿光开始了路灯精品工程建设,当年就在圣城街安装了高品位槐花灯84基,在寿尧路、渤海路等路段安装了高标准路灯1700余盏;2002年,对圣城街西段、广场街等路段进行了路灯改造,安装不同样式路灯近300盏;2003年,在银海路安装大中华灯118基,在迎宾路安装水晶灯38基,并对23条街(路)的路灯进行了改造、安装,共安装各式路灯650余盏。
谈起寿光路灯从“亮化”到“靓化”的演变过程,闫华表示,2004年,他到寿光市路灯管理所工作时,寿光城区路灯有20多个品种,总量达到4700多基,20000余火。2006年时,人民广场已安装高杆灯、钻石灯、花瓶灯、南瓜灯、草坪灯、水底射灯等31个品种,2200余盏,形成了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亮化效果。2007年,在满足基本照明需求的同时,寿光为营造“一街一景”的景观效果,着
力提升城市品位,各条路段都安装了“特色灯”,比如银海路安装了中华灯、迎宾路安装了水晶灯……
路灯是城市的眼睛,代表着城市的样貌和品质。一盏盏路灯不仅照亮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也照亮了每一位市民的心。如今,夜晚让市民暖心的不仅是亮化的路灯,还有靓丽的街景。市民李菲时常带孩子到农圣街弥河大桥游玩,她说:“在夏天时,桥上、桥下会吸引很多市民散步,这里有彩色景观灯带,灯光下的大桥与弥河美景交相辉映,流光溢彩、非常迷人。”
从“人控”到“智控”优化节能增亮
“与过去相比,现在的路灯控制更加智能化了。”闫华说,过去使用时钟和光电控制路灯,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资源,控制还不准确、不及时,常常出现白天亮灯的情况,不但浪费能源,遇到雨雪等特殊天气时还难以发挥照明作用。现在,随着
技术发展,城市多采用三遥控制系统,可以实现远程控制路灯,工作人员坐在办公室通过电脑就能发出亮灯、闭灯指令,实现路灯精准控制。
据介绍,随着寿光路灯数量逐年增加,在光源的选用上也更加注重环保和节能效果,电子节能灯和LED灯被普遍使用。路灯供电线路也由架空线路变为地埋电缆,更具安全性和美观性。闫华说,多年来,城市路灯一路变迁,从简单的道路照明到公园广场的景观照明,从高压钠灯、金卤灯到电子节能灯、LED灯,路灯的变化见证了城市的变迁,“路越修越宽越平,灯越照越远越亮,人们的生活也越红火越幸福。”
智慧路灯的发展是必然趋势,也是开启智慧城市的又一把重要钥匙。闫华说:“当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或者乡村的道路上,我们可以看见各种各样的漂亮路灯,它们已经成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成为提升城市品质的‘亮’丽风景线。”
本报记者郑小菲通讯员 李文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