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日报 2023年11月22日 < 上一期  下一期 >
第A05版:关注

因“老”制宜让“养老”变“享老”

——寿光以公办养老改革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调查

▲双王城颐馨养老服务中心为老人检查身体。

编者按 近日,新华社山东智库报告(总第230期)以“因‘老’制宜让‘养老’变‘享老’——寿光以公办养老改革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调查”为题对寿光市公办养老改革进行了专题报道,现予转发如下。

为加快打造县域现代化养老体系,寿光市于2018年实施了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成立寿光养老服务集团。五年多来,他们坚持因地制宜、因“老”制宜,立足多元化养老需求,苦练内功提升专业能力,探索“幸福食堂”连锁化运营、社区“嵌入式”服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形成了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农村养老、医养结合等全链条养老服务模式。寿光公办养老改革被国家发改委、民政部联合评为全国优秀案例。

调研发现,寿光此举有效激活了养老事业市场化活力,蹚出了一条县级公办养老事业可持续发展路径,推动从“老有所养”到“老有颐养”、从“基本养老”到“品质养老”的跨越发展。2021年,寿光成功创建为全省首批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示范县,寿光养老服务集团成为全省养老服务标准化示范点。

一、以体制改革探索公办养老新路径

寿光总人口116万,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26.8万、占总人口的23%。面对老年人群体数量大、需求多样化的新形势,寿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寿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等多个指导文件,并在山东率先提出了“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实施集团化发展、品牌性带动”的改革构想,将原公办养老机构改造重组成立寿光养老服务集团,为全市5200多位老人提供不同层次的养老服务。

(一)打造多业态服务满足多元养老需求

改革前,寿光公办养老机构主要承担特困群体政府托底供养职能,集中供养全市特困群众800多位老人,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广受社会好评,为改革打下了坚实基础。

改革后,寿光养老集团立足满足老年人多元化养老需求,加快改革发展步伐,从过去单一的社会福利机构,打造成为集低、中、高等多层次、多元化养老机构的综合养老企业。

目前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6家,参股公司2家,运营管理4处养老机构。其中,原寿光市社会福利中心改制成立了寿光市颐寿养老服务有限公司,主要承担困难群众集中供养;成立普惠性的寿光市颐康养老服务有限公司,专注于高龄、失能老人的护理;原寿光市老年服务中心改制成立寿光市久久康乐老年服务有限公司,聚焦探索“医养结合”、智慧化养老新模式;新成立寿光市和心苑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着眼于解决农村老人急需的用餐难题;寿光市颐馨苑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着力社区居家养老,管理运营7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寿光市

福缘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负责管理运营中高端养老机构——寿光市福缘颐养中心项目。

寿光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天华说,寿光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坚持了养老的普惠性,兼具国企的权威性、市场的灵活性,既能有效保障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又能提升养老工作的专业化能力。

(二)以标准化、规范化练好内功

寿光养老服务集团成立以来,坚持以标准化、规范化练好内功。以标准化建设助推服务质量提升,对各工作岗位、各服务项目,明确工作标准,细化服务流程,配套考核机制。组织开展了养老服务质量建设专项治理,按照养老机构等级评定标准配备养老服务设施、护理人员,完善了老年人教育、康复、失能失智专护等功能区建设。2020年,颐寿、颐康、久久康乐三家公司均被评定为三星级养老服务设施。

同时,持续加大养老服务设施投资力度。先后投资1000万元改造提升原有养老机构,投资80多万元配套了康复理疗设施和康复专业人才,投资200万元搭建智慧养老平台,引进安全监测、应急干预等智能化终端,实时监测老人生命体征状况,实现了由原来单一的生活照料向康养结合转型,让老人和家属更放心。

去年,他们还与寿光市和信医院合作成立了一级综合医院——和信仁政医院,配备专业医护人员和先进医疗设备,实现了医疗服务养老基层化延伸覆盖。医院自运营以来,已为颐寿、颐康、福缘等养老中心老人提供诊疗救治服务300多人次,真正实现医养融合。

(三)以专业化、职业化提升队伍素质

做好养老服务,员工的职业技能和素养至关重要。“我们始终把职工队伍建设作为提高整体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的首要切入点。”寿光养老服务集团董事长王元治说。

他们通过岗前培训、班前会等形式,对职工进行尊老爱老敬老传统美德和爱岗敬业精神教育,提升职业素养;通过建立入职培训、岗前培训等培训制度,定期开展岗位技能、岗位职责、工作标准等培训学习,增强职工服务技能;通过建立专业技能评定机制,每半年组织一次职工技能评定,提高职工

服务水平。

为破解专业人才短缺难题,他们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与潍坊科技学院、寿光职教中心等院校合作,定期培养和输送养老护理人才,落实入职、就业、稳岗等补贴待遇,养老护理员上岗培训率达100%。集团职工先后有2人获得“齐鲁和谐使者”荣誉称号、3人获得“潍坊和谐使者”荣誉称号、3人获得“潍坊技术能手”荣誉称号、1人获得“富民兴潍”劳动奖章。公司还多次选派机构内部职工参加国家、省、潍坊市级技能大赛,先后取得国赛二等奖、省赛一等奖、潍坊市一等奖的优异成绩。

二、因地制宜提升农村老年人幸福指数

寿光有“中国蔬菜之乡”之称,是农业大市,60岁以上农村老年人达18万,占全市老年人口70%,农村养老问题备受关注。2017年,寿光瞄准农村老年人最急需的吃饭难题,在台头镇三座楼村试点提供“一餐热饭”,赢得群众好评。随后,寿光养老服务集团不断扩大托管运营规模,并因地制宜探索了多种运营模式,确保这项事业良性发展。

(一)“幸福食堂”迈向连锁化、品牌化新阶段

近年来,山东潍坊、淄博、济宁、威海等地均探索开设了“幸福食堂”,改善了老年人生活,营造了敬老尊老的社会新风尚。

作为全国文明城市,寿光市自2017年开展“一餐热饭”试点以来,着眼可持续发展,由寿光养老服务集团牵头,与镇街、村庄合作,扩大“幸福食堂”覆盖面。他们根据村庄经济、老年人数量等因素,探索了独立厨房、中央厨房、邻村或机构代为加工三种运营模式,连锁化、品牌化效应逐步显现。

牛头镇村是山东规模最大的行政村之一,有7个分村共计8000多人。目前,他们在该村建成了牛头社区中央厨房+分村幸福餐厅的“1+7”运营模式,为村内300多名80岁以上老人提供就餐服务。

临近11点,在牛四分村的“幸福食堂”,老人们陆续到来,在这里聊家常、看电视。负责该食堂的村民马光德,将社区中央厨房配送的饭菜摆放整齐,并逐一为老人们盛好。前来就

餐的老人马林振说:“一顿饭只要1元钱就能吃到可口的饭菜,还能跟伙计们聚在一块下棋、打牌,别提多高兴了!我们过得舒坦,孩子们也放心。”

目前,由寿光养老服务集团运营的“幸福食堂”和助餐点有68家,全部达到一星级以上养老服务设施标准,服务3000多名老人。在这里,80岁以上的老人一顿饭花1元钱,90岁以上的花0.5元钱,就能吃上营养可口的饭菜。

(二)以“六助”服务提升老人居家养老质量

受传统观念影响,农村老年人大多不愿意离开家去集中养老。如何给老人,特别是为分散特困老人提供更好的居家照料服务,是困扰基层养老的一大难题。

寿光养老服务集团从2020年开始参与困难群众的居家照料服务,2021年承担2900多位分散特困老人的居家照料服务,逐步探索出“六助”服务标准,即助餐、助医、助洁、助浴、助乐、助急。

他们组建了专门的居家照护团队,严格按照“六助”标准制定月度照护计划,并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各项服务指标。同时,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精神情况,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对重点老人予以重点关注。他们十分注重人文关怀,标注出老年人的生日,提前定制生日蛋糕并陪同过生日,让老年人感受到亲情般的温暖。针对子女不在身边的老年人,他们还提供住院陪护,服务对象提出身体不适或电话通知需要陪同就医检查时,照护员第一时间到达,协助服务对象买药、检查、办理住院、出院手续。

寿光养老服务集团还与有条件的镇街(区)、村合作,在本地建设运营农村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让老人不离村就能享受专业照料服务。

双王城颐馨养老服务中心位于双王城生态经济发展中心寇家坞六村,是一处集照料、娱乐为一体的村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服务可辐射周边15个行政村。该中心是利用村里闲置宅基地改造建设而成的,寿光养老服务集团派出专业护理团队,有效破解了农村专业养老资源有限、护理力量不足的难题。

三、因“老”制宜构建家门口养老服务网

在城区,寿光养老服务集团坚持因“老”制宜,通过场所适老化设计、提供嵌入式服务,不断加强信息化支撑,构建家门口养老服务网,回应老年人多样化、高品质养老服务期待。

(一)持续完善社区养老服务2019年,寿光养老服务集团投资150万元对龙泉社区一闲置房产进行适老化改造,成

立“嵌入式、小规模、多功能”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探索了社区养老服务新模式。

去年以来,他们持续加大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力度,先后打造社区养老服务设施40处,已投入运营24处。其中,海德公馆日间照料中心、兆祥社区康养便民服务中心,借助专业公司进行规划设计,并投资50万元进行改造提升,对接引进了康复辅具、康复理疗、老年产品、智慧养老等资源。以此为轴心,每2—3个小区建1处服务驿站,真正打造了家门口服务支持网络。

立足社区居民需求,他们从专业角度进行适老化设计。根据场所的大小设置助餐、康复理疗、助浴、娱乐、休息室等不同功能区,同时,根据老年人兴趣设置不同的服务项目,免费开放长者健身区、阅览区、棋牌室、手工室,无偿为老人家属开展专业照料知识培训等服务活动,低偿提供助餐、助浴、助医、短期照料等暖心服务。另外,开展了“订单式”居家上门服务,根据居家老人情况,推出不同的居家上门服务产品。

他们还注重发挥社区服务中心的平台作用,嫁接“为老”志愿服务项目。通过邀请社会志愿服务队进社区,开展义诊、饺子宴等志愿服务活动;面向社会招聘了康复理疗、照料护理、社工、心理咨询等专业人员,通过系统培训后上岗工作,让老年人在家享受专业照料服务。

(二)信息化支撑让养老更智慧

近年来,寿光养老服务集团大力推广信息化、智能化养老服务,用科技手段助推服务质量提升。2019年,投资300万元打造了信息化管理平台,引入安全监测、健康管理、应急干预等智能化终端设备,提高了管理的精准度和服务的精细度。

信息化平台依托智能设备和大数据,充分调动了线上、线下的资源,极大提升了集团的业务处理能力、全面监管能力、便捷高效服务能力。同时,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运用,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集团养老服务管理及协调机制,切实加强了对各子公司的日常运营管理,为养老服务提供了信息化支撑与数据支撑,为老龄人群及服务机构建立了准确翔实的数据库及服务档案,为老人和家属提供了便捷、高效的综合养老服务体系以及服务评价体系,为集团健康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保证。

王元治说,未来他们将在标准化、规范化、连锁化、规模化等方面下功夫,坚持创新服务评价和养老模式,做精做细养老服务,做大做强养老产业,真正让“养老”变“享老”。

2023-11-22 ——寿光以公办养老改革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调查 1 1 寿光日报 content_110444.html 1 因“老”制宜让“养老”变“享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