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秀慧 通讯员 马海平
从寿光制药厂到寿光富康制药有限公司,再到成立山东富康集团,这家成立于1993年的本土企业,深耕行业31载,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富康之路”。
围绕主业谋改革朝着目标稳发展
加强全产业链发展,是企业做大做强的有力支撑。
盐酸二甲双胍是富康的主导产品之一,这是一种需求广泛的降糖药。生产1吨二甲双胍原料药,需要消耗750千克双氰胺,占生产成本的60%以上,由于双氰胺市场价格波动大,很制约生产发展。为破解这一难题,富康集团党委书记、总裁杨磊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策——向上游延伸产业链。
他把目光放在了贺兰山,这里的石灰石是全球生产双氰胺的最优质原料。2021年10月,富康投资建设的全球最大的双氰胺生产基地在内蒙古竣工投产。这一年,富康还拿到了二甲双胍片生产批文,全球最完整且唯一的二甲双胍全产业链自此建立。近期,随着间苯三酚注射液上市和年产一亿支水针剂车间的全面投产,富康完成了六条完整清晰的全产业链。
千里之外建厂,在杨磊看来,这是他们深思熟虑后作出的正确选择。这种自信源于企业多年来不断做大做强的生命力。
1993年,寿光制药厂、轮胎厂、皮革厂同时奠基。在经历了初期的红火和变革后,剩下的是最不被看好的制药厂,即富康前身。1997年11月,随着第一批产品出口,富康走上了发展快车道。“目前,集团3个产品产销量居全球第一,5个产品产销量居全国第一,多个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公司在未来十年内每年至少有5个新品上市。”杨磊说。
如今,富康集团已经有了强劲的实力,与国际知名药厂进行竞争。
聚力创新做群众用得起的好药
2023年是富康“创新管理年”,这一年富康积极推动工艺进步、高效生产、科学管理、提质增效相结合,合计全年新增效益数千万元。
“药品研发周期长,很可能几亿的资金投进去,也不见效益,有的企业一再压减研发资金,富康恰恰相反,目的就是做老百姓用得起的好药。”该集团研发中心主任董良军说。
时间回到1999年,企业投资50万元引进一台液相色谱分析仪。作为第一个对口专业的大学生,董良军被指派为“专业操作员”,这让他很兴奋。可在实操中,他明显感到知识储备不足,于是下定决心继续攻读。7年后,他成为一名应用化学博士。7年间,富康一直与董良军保持联系,邀请他为企业技术改造提建议。这份深情,让他推掉很多企业和科研机构的邀请,选择了回归。
多年来,富康多渠道聚集起了人才高地。研发避免不了失败,富康也从不避讳。“允许失败”的富康,极大激发了研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该集团先后承担了国家级课题10项,省级课题30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迅速成长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山东省“十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
提升员工幸福感勇担社会责任感
2023年,富康获评“潍坊市职工生活幸福型企业”荣誉称号。
入选的背后,是富康对职工全心全意的关爱。该集团在员工福利待遇方面尽其所能,子女奖学金、购车补贴、购房补贴应有尽有。免费在市中心提供职工公寓,有班车往返市区与厂区;设有职工餐厅,提供工作餐补贴;及时慰问、帮扶救助困难职工……
富康还一直秉持“利他”之心,不遗余力投身于公益慈善事业。近年来,在杨磊的带领下,为救灾、敬老、助学等公益慈善事业累计捐款1000多万元。
谈及下一步的发展,杨磊表示,将围绕具有产业链长度、原料药优势和成本优势的大品种,加快技术成果的落地转化和集群步伐,完成复方新诺明注射液,与二甲双胍联合用药的复方制剂,以及拉唑类冻干粉针剂的研发,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加多样优质的前沿高端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