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种蔬菜,名叫芽球菊苣,它的生长期不能见光,也不需要光合作用,虽然成长时不便见光,但“亮相”时一鸣惊人——价格高达每公斤24元左右。在化龙镇二十里铺村,新农人崔坤堂就靠水培芽球菊苣走上了致富路。
一根不起眼的蔬菜,成了致富的“敲门砖”
记者走进崔坤堂的光线昏暗的“蔬菜工厂”,只见一排排货架式的蓝色蔬菜箱子整齐地码放着,每个箱体内都种着竹笋样的块茎。“这就是芽球菊苣的根,它们脱离土壤,依靠营养液生长,一年可采收十几次。”边说着,崔坤堂边忙着检查箱体内菊苣根茎的长势。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崔坤堂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在5年前刚毕业那会儿,崔坤堂还是一名走南闯北的生意人,凡是赚钱的小生意几乎都干过。一次机缘巧合下,他首次认识了芽球菊苣,因其当时在市场上并不多见,但前景广阔,崔坤堂便一心认准了这条致富路——种植芽球菊苣。“咱当时没啥种植经验,只是觉得物以稀为贵,特菜种好了一定会赚钱,所以跟家人一商量就种上了。”崔坤堂说,当年试种的收成不错,更坚定了他种菊苣的信心。
“种植菊苣,重要的是养根。每年在大田里播种、养苗,几个月后收根,然后将所有根进棚插根种植。菊苣不同于其他蔬菜,不仅生长不靠光合作用,而且‘怕’光。”崔坤堂告诉记者,芽球菊苣对温度特别敏感,在不同的生长期对温度要求不同。有时候,他需要阶段性升温和降温,逐渐把温度控制在18℃,一般温差还不能超过0.5℃。由于芽球菊苣种植几乎不需要光线,所以一定要在暗室里培育。
“上等的芽球菊苣是包心的,样子像娃娃菜,但更紧实。嫩黄色的芽球菊苣爽口多汁,颇受市场欢迎。”崔坤堂表示,芽球菊苣富含钙、镁、磷、铁、钾、胡萝卜素和VC等,以生吃为主,入口微苦,继而回甘。它还能烹炒、煮着吃,但都不如生吃蘸酱最能体现其独特风味。
抢占市场有思路,特色种植前途广
试种成功后,崔坤堂看到了芽球菊苣广阔的市场价值。“市场收购价在每公斤24元左右,到了销售旺季,价格还要高。”见这种菜比肉还贵,崔坤堂就开始盘算着进一步提升它的种植效益。
“大田里种植一年只能收获一到两茬,如果进行水培种植,可以实现连茬种植,经济效益也会大大提高。”2022年,崔坤堂做起了芽球菊苣水培。经过不断试验,水培种植再次让他尝到了甜头。“一年可以收获十几茬,是真正的连茬收获。产量上来了,种植效益自然就更高了。”如今,崔坤堂的芽球菊苣种植面积达到了100多亩,年产量保守估计在5万公斤。
崔坤堂告诉记者,通过多年的种植,他积攒了满满的“种植经”,拥有了比较成熟、稳定的销售渠道,除了供应各大城市高端商超之外,全国各地都有他的经销商。
为了进一步增加芽球菊苣的商业价值,崔坤堂还巧用菊苣的根茎营养价值优势,制成了菊苣茶。“菊苣全身是宝,芽球销售后,剩下的肉质根晾晒切片,可以入药,也可以提炼香精,具有药食两用的效果。”崔坤堂表示,菊苣能够清肝利胆、健胃消食、利尿消肿,药用效果也不错。
“通过推广水培模式,我们实现了菊苣四季生产。同时,通过多媒体宣传,寿光种植的菊苣已经走向全国,端上了更多消费者的餐桌。”崔坤堂说,作为一名新农人,创新发展是永恒追求,今后,他会尝试更多、更先进的栽培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菊苣产量和品质,并争取带动更多人走上这条致富路,为乡村振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本报记者 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