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文志
营里镇陈家营村位于寿光东北部,距离城区30公里,老村南邻侯镇刘家官庄村,北与大家洼街道周疃村隔弥河相望。2021年该村迁至道口社区。
全村现有320多户,户籍人口逾千人,有陈、李、王、吴、孙、单6姓。在外工作居住900余人,分布于全国各地。数百年来,陈家营村各姓氏村民相安而居、和睦进取,共建美好家园。
2024年7月6日,小暑节气,记者来到陈家营村,正在进行续谱的王氏族人王玉先、王金明为记者讲述起该村王姓的渊源和发展情况。
孙娄店迁来又分两大支
“我们村乃陈姓立村,据《陈氏族谱》考,陈氏六世祖陈九德之子陈腾于明正德元年(1506)由寿光广陵迁此而居,繁衍生息,遂成村落,后又有李、王、吴、孙、单姓氏陆续迁入,延续至今。”王玉先告诉记者,他们村的村名由来已久,据传,唐王征东时曾在此设立“五营”,故名陈家营。当年唐王大军东征高句丽,大队人马行至寿北沿海一带,举目苍凉,无处补给。突然,唐王坐骑挣断缰绳向远方跑去,众将士立即追了过去,但见一处水草茂盛之地,唐军便在此安营扎寨。
记者了解到,陈家营村王姓乃从淄博临淄孙娄店迁来,系孙娄王氏分支。“我们村的王姓又分两支,分别在不同时期迁来。”王玉先告诉记者,一支是孙娄王氏六世泰祖支,九世祖真、永、辉兄弟三人于明中叶迁居寿光陈家营村。目前该支共29世,在陈家营村繁衍20世,1100余人(包括在外居住的陈家营籍族人)。一支为孙娄王氏六世文祖十三世廷楫支:子武、子贤、子勋、子炘兄弟四人,于清乾隆年间迁居陈家营。目前共28世,陈家营村繁衍11世,500余人(包括在外居住的陈家营籍族人)。
“我陈家营王氏自临淄孙娄店迁来,迄今500余年。繁衍绵绵已到29世,现有在世族人约1600余人,主要居住在寿光陈家营、地沟,大家洼七里庄,东营垦利区的义和、西双河、小高家、寿山、新玉林、护林、广林、永兴、东宋、利林、双河镇村、建设村、民丰以及利津县的皂坝头等村。”王玉先说。
孙娄王氏系琅琊王氏后裔
记者了解到,临淄孙娄王氏始祖王粹,考其宗系临沂琅琊王氏世族,原居临沂南仁里(今临沂市兰山区孝友村),系二十四孝“卧冰求鲤”主人公王祥之弟王览的二十七代孙。王览,字玄通,魏、西晋官员,乃书圣王羲之的曾祖父。
王粹于宋朝末年卜居直隶枣强(今河北枣强),元大德三年又迁回益都郭庄(今青州郭庄),一子青(28代)二孙全、金(金居青州郭庄)。族谱记载,长孙王全因山区饮水不便,元末由郭庄村迁徙今临淄西老庄,后迁至临淄孙娄店落户,为孙娄王氏始迁祖,迄今已七百余载。
王全迁居孙娄店后生五子,除大儿和小儿留居孙娄店与始祖共同生活外,其余三个儿子,明朝初年先后外出谋生。二世二公到泰安山口新庄安家落户;二世三公在莒县南张解庄即今沂水珠双庄住了下来,二世四公在淄川崔军庄今属张店区南定镇落脚生活。
二世五公讳信,居孙娄店。信有三子:顺、忠、十三。顺祖承祖业居孙娄店,有六子:居仁、居义、居礼、居津、居智、居敬。居礼祖,袭业孙娄店,有三子:士刚、士贤、士亮。士刚承父业居孙娄店,有六子:荣、从、泰、智、岩、文。除从祖无后裔外,其余五支是孙娄店王氏家族的主要支系。
临淄孙娄王氏目前繁衍到30世,现有在世族人5万多人,主要居住在淄博临淄孙娄店、淄川崔军庄、桓台、周村,泰安新庄,临沂沂水珠双庄,潍坊临朐、寿光,东营广饶,滨州博兴,日照莒县等19个县市区,200多个村庄。迁居孙娄店以来,家族人才辈出,先后出过18名进士,其中,王云岫家族有“一门三进士,父子双翰林”之美誉,其父子三人的才学和业绩在乡里传为佳话。孙娄王氏的家风特点是勤学孝悌乐助人,至清中叶孙娄王氏已成为临淄第一大家族。
明代创谱历代多修续
续修族谱可考家族世系,溯本源,明人伦,论字辈,别长幼,增进感情,昭示后辈,兴丁旺族。
记者了解到,孙娄店《王氏家谱》自明天顺壬午年六世岩祖勒碑祖茔,创立谱稿以来,历代多次修续。十三世天植祖再修之,十六世荆樵祖又续修,至清乾隆年间支派繁多居地分散修总谱亦难,各大支系开始修续支谱,至清末民初孙娄王氏自二世分支至十三世共有35大支均修续了支谱。孙娄王氏修续家族总谱自辛未年(1991年)始,历经五个冬春,终将家族35大支系族人讳名全部编入总谱。
此次总谱修续由佐臣(23世)、内祥(24世)发起,热心族事的身修(22世)、嘉祥(23世)、良纯(23世)等人积极参与,大家不辞劳苦到各地寻访各支世系族人讳名与功德,发动各大支系修续支谱,联络各大支系有志族人组建成孙娄店王氏家谱编辑委员会。请出先祖续修的各大支系谱本观览抄录,参考县区志,依各大支系新修谱本为依据,将搜访资料校正编辑,汇编成以族史为主要内容的孙娄店《王氏家谱》,家谱分家族轶事,功名简录,各支居地,族史年代和讳名五部分,讳名分十五卷编著。
“凡吾家族之谱本所载系吾先祖之讳名和功德,是我族之史册,要珍重保藏。新年及祭祖节请出族谱供于正堂,聚族而拜,礼毕观览先祖讳名与功德,言及全家以使后人尊族敬祖,继往开来,而后世命名也不致孙犯祖讳侄重叔名。”孙娄店《王氏家谱》总谱记载,为防止犯祖上名讳,先祖已将廿一世至卅六世命名定好,每世用五字,开列如下:廿一世善锡振垣树、廿二世若中贻焕芳、廿三世汝印培治书、廿四世继锦世阶相、廿五世岷永文咸庆、廿六世昆颂天照长、廿七世秀际德景盛、廿八世美志运声昌、廿九世与诰为智孝、卅世循绪钦成章、卅一世谋家传蕴瑞、卅二世卿儒云福祥、卅三世录添远瞻显、卅四世齐宁纪新纲、卅五世鲁岱曦多耀、卅六世宗桂乃安康。
摒弃旧俗新谱树新风
盛世修志,家兴续谱。距离前次编纂孙娄《王氏家谱》总谱已过去多年。陈家营王姓自临淄孙娄店迁来也已数百年,族户众多,有居本乡,有居外方,世远易疏,族繁易紊,如长期失续,唯恐宗亲蒂落瓜离,修缮王氏家谱已势在必行。于是,2023年夏天,陈家营村王姓有长者兴起续修族谱之意,以重拾老辈艰苦创业励志振家遗风,重续王家血脉至亲联系。
陈家营王姓续修族谱事宜,一经提议立即得到众族人拥护,在家族微信群内说起,更是一呼百应。议定后各分支迅速组织力量,分工协作,访亲友,汇众声,集资料,编纂人员尽职尽责,即着手拜阅研磨老谱,草拟修谱计划,发出修谱倡议,组织同族宗亲,填报家族成员入谱登记表,各项工作有条不紊。
王玉先告诉记者:“族之原谱(旧谱资料,保持原样,原文转录,不做修改),详记父亲姓名,于母系往往以某氏记之,不能详其姓名,且女子概不入谱。如今时代进步,社会昌明,思想开化,文化包容,且我族儿女齐心共赡父母,同抚子孙,女儿之功德不啻男子。于是,经续谱编委会议定,摒旧俗,立新规,子女不分轻重,平等相待,共同入谱。”
据了解,本此陈家营王姓新续族谱,除在其父母名下注其儿子外,女子皆以全名记之,已婚者并注其嫁某地。此举可谓与时俱进,树今日家谱之新风。“修谱者,乃维系宗族千秋万代一脉之真传也。得之机遇,来之不易。”王玉先告诉记者,本次未入谱者,可等将来续编时再行录入。望远迁他乡宗亲,时光清浅处,一步一安然。他日能认祖归宗,辑入宗乘。
三学禅院见证陈家营历史
陈家营村历来文化厚重、民风淳朴,曾坐落于村东的三学禅院见证村庄数百年发展。民国版《寿光县志》载:三学禅院在城东六十里陈家营。后院为千佛阁,高三层,明隆(庆)万(历)间重修。崇祯壬午,阁中避难者数千人,皆无恙。清初有强寇据为巢窟,官军烈而焚之,后阁遂改为一层。今惟有大殿、翼廊,残碑断碣,余废圮。
“至民国初期三学禅院旧貌尚存,香火兴旺,日伪时期被毁。”据村中老人回忆,三学禅院存在时,每年正月十五、二月十九都会举行庙会,庙会以三学禅院为中心,四里八乡的人都汇聚于此,他们有的在寺内许愿还愿,有的在庙会上买卖和游玩,一派繁华景象。
沧海桑田,世事更迭。如今三学禅院已不复存在,但它与陈家营的过往紧密相连,永远存在人们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