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日报 2024年09月19日 < 上一期  下一期 >
第B03版:关注

赤诚信仰之火 燎原寿光大地

——写在中共寿(光)广(饶)支部建立100周年之际

(上接A5版)

12月29日,根据省委指示,在鲁东工委领导下,寿光县委领导发动了牛头镇抗日武装起义,举行了庄严的起义誓师大会。总指挥马保三宣布八支队正式成立,宣读《八支队成立宣言》,八支队军政委员会主席张文通宣读《告全国同胞书》,八支队军政委员会委员王云生发表慷慨激昂的讲话。随后,游击队员进行编队,全支队共计700多人,编为一、三、五、七和特务队五个中队。1938年1月,八支队军政委员会召开扩大会议,决定马保三任指挥,韩明柱任副指挥,张文通任政治委员。1938年2月5日,八支队在寿光城南三里庄胜利伏击日军,打响了潍坊地区抗战的第一枪。1938年3月,八支队在傅家庄进行整编,支队设指挥部,马保三任指挥,张文通任政治委员,韩明柱任副指挥,指挥部下设政治部、参谋处、供给部,支队下辖3个大队及特务中队、骑兵队、文艺宣传队等,部队共计2000余人,长短枪1000余支。3月下旬,按照鲁东工委指示,八支队告别寿光父老乡亲,在昌邑瓦城与七支队会师,组建鲁东游击队指挥部,统一指挥七、八支队,马保三任指挥。4月中旬,应胶东特委邀请,马保三率部东征,帮助建立胶东抗日根据地。5月,鲁东游击队与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掖县三支队组成胶东抗日联军,由马保三任总指挥,在掖县蓬莱黄县开辟了胶东抗日根据地。这个时期,许多胶东青年、昌潍青年纷纷参军,部队很快发展到6000多人,钢枪5000多支。6月,鲁东游击队在掖县整编,马保三任指挥,张文通任政委,韩明柱任副指挥,刘光汉任参谋长,王翼之任政治部主任。7月下旬,鲁东游击队挥师西进,到达清河地区后,在周村、邹平、临淄一带与日军多次作战,扭转了清河地区抗日危局,协助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支队,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清河抗日根据地。12月,八支队奉命挺进鲁中地区,整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八支队,成为驰骋鲁中抗日战场的正规军,抗战期间与日伪军作战200余次,计毙伤俘日伪军10000多人,为全民族的抗战胜利立下了不朽功勋。

牛头镇抗日武装起义后,八支队进行党员登记,全支队共有党员105名,寿光县委委员全部参加了八支队,并随八支队进军胶东、转战清河、挺进鲁中。1938年4月,根据上级指示,留守在地方的几十名党员,在崔家庄村组建了新的寿光县委。

1939年2月,按照寿光县委的统一部署,各地力量在张家庄村集结,正式成立寿光独立营,赵寄舟任营长、张海邦任政委。5月,寿光独立营扩编为寿光独立团。1940年10月,寿光独立团整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旅第九团,赵寄舟任团长。寿光独立团成为继八支队之后寿光地区抗战的主要武装力量,带领抗日军民在极其困难局面下,先后同日伪军、国民党顽固派进行长期浴血战斗,为建立巩固寿光敌后抗日根据地打下了基础。

1939年8月,寿光县民众抗日动员委员会在牛头镇成立。11月,中共清河地委机关和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司令部进驻寿光清水泊地区,在郑家埝村召开进一步扩大根据地、发展平原游击战争的誓师大会。此后,寿北抗日根据地扩大到500多平方公里,有村庄300多个。1940年6月,寿光参议会和抗日民主政府在牛头镇成立,带领寿光军民坚持敌后抗战,战胜严重困难,开展了反“扫荡”、反“蚕食”,支援前线,动员参军等工作,涌现出牛头镇、马家庄、浊北、邢家茅坨等抗日模范村,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得到不断加强。1941年1月,根据清河区党委的决定,中共清东地委在寿光县牛头镇成立,韩克辛任书记,辖寿光、广饶、临淄、益寿等县委。为有效打击敌人,寿光抗日军民大挖“抗日沟”、构筑“抗日墙”,改造平原地形,同敌人开展地道战、地雷战、翻边战和麻雀战。在战胜日军的一次次“扫荡”“围剿”“蚕食”后,寿光的抗战形势也逐步好转,为进行反攻做好了准备。

1945年4月,山东军区下达夏季作战命令,寿光县委、县政府成立前后方指挥部,组织起2万多名民兵支前大军。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后,根据中央和山东分局指示,渤海军区前线指挥部向驻守寿光城的日伪军发出最后通牒,日伪军拒绝缴械投降。17日,渤海军区部队向寿光城发起进攻,部队攻城顺利,击毙日军32名,俘敌3名,歼灭伪军300多名。8月下旬,寿光全境解放。

日军侵占寿光期间,寿光党组织先后领导组建起八支队、寿光独立团等整建制的部队和寿光县大队、寿广二边大队、区中队、武工队、民兵联防、自卫团等数支地方武装,全县2.8万人参军,5.6万人参战,对日军作战数百次,1700多名战士献出宝贵生命,涌现出了如曹世范、王克山等著名抗日英烈,无数英烈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舍生取义、壮烈牺牲,他们的英雄业绩永载史册,他们的崇高精神万古长青。

在翻身解放中踊跃参军支前

抗战胜利后,寿光县委向全县人民发出“发展生产、重建家园,提高革命警惕、保卫胜利果实”的号召,在全县开展了动员参军、反奸诉苦、减租减息、大生产等运动,锻炼了群众,培养了干部,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积累了多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北部老区人民,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了一次又一次的动员参军运动,先后有大批优秀儿女参加了人民军队和政府的工作。

1945年10月,县委在全县掀起轰轰烈烈的参军运动。首先在北部几个老区,发动群众开展参军运动,父送子、妻送郎,兄弟双双上战场。仅半月的时间,全县就有1000余名优秀青年光荣入伍,如北河村丁延邦带领全村36名青年光荣入伍,县委授予该村为“一等拥军模范村”称号。1946年夏,为反击国民党的大举进攻,县委再次在北部老区开展参军工作,各地青年纷纷报名参军,仅一个月的时间就有600余名优秀青年光荣入伍。1947年,为了粉碎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县委向全县人民发出“参军参战,支援前线”的号召,在全县掀起第三次大动参运动,仅一个月的时间就有4000余名优秀青年光荣参军。仅北河村就有120名青年参军,荣获“丁家连”“程家排”称号;抗日模范村——牛头镇村,一次动员53名青年光荣入伍,被县委授予“拥军模范村”称号。1948年秋,为了“打败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寿光县、寿南县又分别开展参军运动,近1000名优秀青年光荣参军。1949年1月,为迎接解放战争的胜利,支援人民解放军渡江南下,寿光、寿南两县再次发动参军运动,两县掀起第五次参军高潮,又有2600余名优秀青年光荣参军。据统计,解放战争时期寿光市共有1万余名优秀青年参军,1260多名寿光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涌现出如胡寅、苏洪波、朱志明、孙继才等著名烈士,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寿光县委带领全县广大人民,多次掀起参军参战、踊跃支前热潮,积极动员民兵、民夫,组织担架队转战鲁东、沂蒙,送粮车推到了济南、淮海,涌现出如“陈毅担架连”等支前模范,组织民兵参加潍县战役、济南战役,并在寿光活捉王耀武(时任国民党山东省主席兼第二绥靖区司令),实现了“打开济南府,活捉王耀武”的战斗口号。选送210名优秀党政干部,随军南下,支援新区,到上海、浙江等地工作。寿光源源不断的财力物力人力支援前线,为赢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新中国革命史册上刻下了深深的红色印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回看走过的路,一代代寿光共产党人坚守初心,创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奏响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远眺前行的路,站在潍坊第一个党组织建立100周年这个历史起点上,寿光市委提出了“带好头、走在前,争当建设更好潍坊发展排头兵、争创中国式现代化县域新样板”的更高目标,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寿光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奋斗姿态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这是对寿光革命先烈的最好告慰。

  ■寿光市委党史研究中心

2024-09-19 ——写在中共寿(光)广(饶)支部建立100周年之际 1 1 寿光日报 content_119746.html 1 赤诚信仰之火 燎原寿光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