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日报 2024年12月18日 < 上一期  下一期 >
第B01版:城事

古城街道周家庄村特色辣椒种植户周新国:

辣椒不“辣” 菜农心“甜”

■首席记者 郑小菲

近年来,寿光不断鼓励菜农发展特色种植产业,夯实乡村振兴基础,推行多元化产业发展模式,发挥党支部的政治、组织优势与合作社的市场、技术优势,将分散的农户集中起来,形成了“优品质、树品牌”的农业发展之路,促进了各类资源的有效整合利用,实现了集体增收、村民获益、产品提质,进一步助力了菜农致富,助推了乡村振兴。

古城街道周家庄村的菜农周新国今年56岁,种植蔬菜已有30多年,西红柿、丝瓜、辣椒等蔬菜都种过。用他自己的话说,反反复复总种一些常规蔬菜,有些腻了,所以最近五六年,他开始挑战种植“橘泡”和“绿泡”两种特色辣椒品种。“这种不辣的泡椒,口感脆甜多汁,颜值相当高,在国内市场销售很少,主要是销往俄罗斯等国家。”说起泡椒,人们都会想起做调味料用的辣椒,不敢生吃,但如今在菜农周新国的大棚里,就种出了能生吃的水果泡椒。日前,泡椒正值成熟季,一个个橘红色的、奶绿色的泡椒挂满枝头,在一片绿意中格外耀眼。他告诉记者,虽然是特色蔬菜,但泡椒在管理上跟普通蔬菜差不多,并不需要特殊“照顾”。

把握市场 试种新奇的果蔬品种

“‘橘泡’和‘绿泡’成熟后表皮光滑,晶莹剔透,含糖量高,既可以当成水果生吃,也可以作为蔬菜食用。”拿着两个刚摘的泡椒,周新国如同欣赏自己的“杰作”,言语里透着一股兴奋劲儿。

在寿光,古城街道素有“西红柿之乡”美誉,这里的菜农大都种植西红柿,周新国也不例外。后来,他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凭借合作社搭建起的销售平台,大胆尝试种植特色蔬菜,走出了一条新的致富路。

周新国种了两个大棚,一个种着“橘泡”,一个种着“绿泡”。他说,当初自己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种的,没想到种植以后发现,两种泡椒不仅产量高,而且管理省心。“五六年来,我一直种这两个品种的辣椒,这些年除了积累经验、提升技术外,我还不断接触一些新品种。”周新国是一位普通的菜农,为人憨厚、低调,却喜欢钻研、尝试新鲜事物。2019年,他在蔬菜市场上看到有人种植这种特色辣椒,便萌生了种植的想法。周新国平时爱看一些农业书籍,还经常通过网络学习蔬菜种植技术,在特色辣椒的种植过程中,他边学边种,一路试水而过,终于走了一条“特色”致富路。

与时俱进 让特菜销得更远

种植特色辣椒多年,周新国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还培养了固定的客户资源。当初下决心种植特色辣椒时,周新国就专门咨询了附近的蔬菜专业合作社,确定可以通过合作社进行售卖后,他才放心地将两个大棚全部种上泡椒。目前,“橘泡”和“绿泡”两种特色辣椒品种主要是销往俄罗斯等国家,所以价格比普通辣椒要高一些。

据介绍,“橘泡”和“绿泡”每年七八月份栽植,一直到次年五月份拔园,一年一茬,采摘三季左右。泡椒上市时,周新国多是通过蔬菜专业合作社进行售卖。“以前家里人也担心,种植稀特的蔬菜品种,万一卖不出去咋办?现在来看,这些顾虑多余了。”采访中,周新国表示,现在的市场不再是单纯追求产量或质量,很多人追求的是特色、新奇的果蔬品种。泡椒的种植跟普通辣椒种植的管理方法大同小异,但收入却高出不少,所以特菜种植这条路,他走下去的信心越来越足。“以后如果遇到好的特色品种,我还会继续尝试种植。”周新国说。

周新国的成功之路,也是寿光重点发展特色种植产业的一个缩影。多年来,寿光因地制宜,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鼓励菜农发展特色农业,全力支持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致富。同时,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和致富达人发挥好带头作用,做优绿色农业、提升品牌农业、巩固质量农业,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2024-12-18 郑小菲 古城街道周家庄村特色辣椒种植户周新国: 1 1 寿光日报 content_122456.html 1 辣椒不“辣” 菜农心“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