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日报 2025年04月25日 < 上一期  下一期 >
第B02版:弥水

《内涵发展与特色创建》序

李昌武新著封面。

■别敦荣

潍坊科技学院原校长李昌武先生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回忆自己任职大学校长12年中的所思所想和在办学治校中所采取的一些重要举措行动,写出了一部专著,希望我为著作出版写几句话。我丝毫没有犹豫就应承下来,并请他将书稿电子版发给我学习。之所以答应李校长,原因有两个:一来我们是好朋友,我多次考察学习潍坊科技学院,与他交流讨论很多,从他身上学到很多,非常钦佩他的为人为官治校之道;二来我知道他为潍坊科技学院发展夙兴夜寐、全心投入,为学校建立和发展本科教育体系、创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发挥了奠基性作用。我期待看到他关于办学的回忆文字,也相信能从他对自己所动议和实施的一系列办学行动中更深入地了解他办学决策的心路历程,更透彻地理解学校发展轨迹。收到书稿后,我放下手头的事情开始阅读,一发而不可收,几乎一口气将洋洋洒洒近20万言的书稿《内涵发展与特色创建——潍坊科技学院第二个十年奋进足迹》读完。全书主题源于学校发展实际,过程描述生动真实,不论决策还是推行都饱含理论指引,且语言表述可读性强,非常适合高校干部教师和理论研究工作者阅读,让人开卷有益。

一、从中学校长到大学校长,他的任职经历今天罕见

中学校长与大学校长都是教育事业领导者,他们之间原本没有什么界限,相互交流任职是很自然的事情。在中学和大学之间交流任职的意义不言而喻,大学生来自中学,任职中学校长对中学与大学之间贯通人才培养无疑有重要作用。很多早期现代大学校长都有任职中学校长的经历,任职中学校长并不妨碍他们升任大学校长。比如,蔡元培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曾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后来又当过北京大学校长、教授。他的这些经历人尽皆知,但他当过中学校长的经历却少有人知晓。实际上,蔡元培先生曾经担任两所中学校长,1898年任浙江绍郡中西学堂(现绍兴第一中学)监督,即校长;1901年任上海澄衷学堂(现上海市澄衷高级中学)代理校长。蔡元培先生担任中学校长的经历并没有妨碍他后来出任教育总长和北京大学校长。另一位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生从教,他1927年在江苏创办晓庄学校,出任校长;1939年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担任校长;1946年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出任校长。他担任中小学校长、创办幼儿园的经历,使他的教育人生更加丰满,更使他的教育思想在中国各级各类教育得到传播和弘扬。

不知从何时开始,中小学校长与大学校长之间有了一条深深的鸿沟。中小学校长难有机会出任大学校长,大学校长也不可能下嫁中小学校任校长。而且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校长分为不同的官级,大学校长分为副部级、正厅局级、副厅局级、正处级等,分别对应于相关本科大学、学院和高职高专院校校长、副校长。因为中小学校主要由县级政府举办,县级政府主要领导一般为正处级,教育局长副局长则为科级副科级,教育局所管辖的中小学校校长的官级自然就在局长副局长之下。这样一来,中小学校长与大学校长之间的官级差距几乎无法逾越,中小学校长几无可能升任大学校长。

就是这种不可能的事情竟然发生在李昌武身上了。2010年8月,寿光市委市政府一纸任命将他推上了潍坊科技学院校长的位置,一位中学校长竟然跨越鸿沟接任一所本科大学校长。这一原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因为潍坊科技学院特殊的办学体制令人不可思议地发生了。在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下,县级政府无权举办高校,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县级市)政府从地方经济社会产业发展需要出发,谋划兴办高校。市政府借助民办机制,整合寿光市教育资源,2001年成立潍坊科技职业学院,2008年顺利实现专升本,建立了潍坊科技学院。这一办学创举全国罕有,名为民办,实为市政府举办。尽管市政府可以给予学校教职员工事业编制待遇,但却无法按照其他公办本科和高职高专院校党政干部的行政官级,给予各级党政干部相应的行政级别待遇。按常规,潍坊科技学院作为公办本科高校,校长和党委书记应该由山东省委组织部任免,并给予正厅局级行政职级待遇,但因为它是一个县级市政府举办的本科大学,即便给予其市级最高行政级别待遇,也只能是正处级,更何况当地还不具有任免正处级干部的权力。这既是潍坊科技学院的尴尬,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尴尬。

正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尴尬成就了李昌武,也为他提供了展现自己过人的能力水平和智慧见识的机会,使他能一展抱负,在大学校长这个岗位上成就了无数中小学校长的梦想。他的经历表明,校长的本质不在于官阶,不应以官阶待之,更不能因官阶而阻塞了大学校长选人用人的范围。校长只是一个教育领导职位,具有教育领导素养和才学的人,无论其官阶高低,都可以充任大学校长。

二、从生手到游刃有余,他的成就胜过很多公办大学校长

从中学校长到大学校长,李昌武在跨越学校层次的同时,开始了他认识大学、理解大学、领导大学的任职之旅。从实际效果看,他接手的潍坊科技学院是刚刚升本两年的新建本科大学,从高职教育到本科教育不只是人才培养时间延长一年,而是要全面升格转型,这无异于一场涅槃式的再生。一所面临再生的本科大学,一个生手校长,很多人应该为潍坊科技学院的命运捏一把汗。

潍坊科技学院本质上是一所公办大学。作为公办大学的校长,很多人都抱着无过便是功的心态待之。有太多的校长抱着“守城”的心态治校,尽管学校根本无城可守。他们得过且过,维持现状,无进取心,对学校未来发展更没有多大抱负和理想。学校发展主要依靠时势推动和惯性挪动,极少有个人的办学理念和治校方略。李昌武本来也可以像很多其他大学校长一样行事,只要保证学校不出现稳定问题,就可以心安理得地“熬”到任期届满,在校长交接大会上得到组织上一个不错的任职评价。李昌武的不平凡之处在于,他是一个事业型校长,不论在中学校长任上还是在大学校长任上,他都要用自己全部的心力,推动学校事业快速发展,不负组织信任,不负师生员工期望。

李昌武是一位谦逊的大学办学规律探索者。从中学校长到大学校长,这个跨度太大,他没有墨守成规、沿袭自己在中学任职的经验,也没有简单地模仿和照搬其他大学的经验,更没有自负任性,一意孤行,而是放下身段,虚心学习,多方求教,在高等教育理论著述中吸收关于大学教育与治理的智慧,在考察培训交流中体会大学发展建设的真谛,在与专家学者的互动讨论中获取关于大学的真知灼见。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用了半年时间阅读相关书籍杂志,记了三本读书笔记;去省内外高校考察交流学习,参加培训班,听报告、参加研讨;向同事们学习,把他们当作自己的“顾问”。谦逊的品德不仅让他取到了治校真经,而且使他赢得了同事的交心和同行的信任,建构了自己办学治校的顾问参谋网络,奠定了自己探索大学办学规律的人际关系基础。

李昌武是一位富有激情的大学未来发展设计者。办大学需要激情,要有对大学的尊重和敬畏之心。大学不应该是校长或任何其他人个人喜好或偏爱的试验场,更不是个人可以颐指气使、专横蛮干的自留地。大学是人类永恒的存在,是国家和社会文明进步命运所系,是人民追求理想和幸福生活的加油站、充电桩。校长既需要有对大学的深刻理解和洞见,还需要有对大学未来发展的激情畅想。校长需要战略思维,要有对大学未来发展的战略设计。李昌武不乏激情,这是他能在自己职业生涯的多个岗位都能做出与众不同的卓越成就的保证;他也不乏抱负,接任潍坊科技学院校长后,就开始总结学校发展的历史经验,擘画学校未来发展蓝图。对于一所新升格的本科大学,他没有像其他校长一样满足于只是建成一所应用型大学,而是在描绘一幅应用型大学发展图景的同时,赋予了这样一所大学高水平的内涵。他抓毕业生考研率,为人才培养注入更多学术内涵,使学校学风教风建设更扎实有效。他抓服务地方经济产业发展,学校学科专业建设与寿光和潍坊经济产业相关联,引导鼓励教师到企业锻炼做项目、考取注册工程师等资格证书,强化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以教师走出校门、到企业做项目为抓手,使服务地方经济产业发展从教师做项目开始,让他们主动融入地方、服务地方。这无疑为服务地方经济产业发展真正落地开辟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他抓科学研究,为一所初创的本科大学确立了高水平发展的根基。学校科学研究从地方需求出发,服务地方经济产业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学校成为地方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策源地。一所县级政府举办的新大学能荣获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称号,是对学校坚定地走科研兴校道路的充分肯定,学校被省政府列入首批应用型高校建设支持学校之列,更展现了坚持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建设的卓越成就。

李昌武是一位现实的大学改革建设实践家。他作风务实,想清楚了就干,认准了就坚定不移落实。本书所列举的数十项改革建设发展举措能够在学校得到落实推进,并产生实效,与他务实治校办学的风格关系密切。一所新建本科大学,一方面可以按照蓝图扎实推进建设,另一方面也可能因为已经建立的高职教育办学模式而为办学的惯性所拖累,创新发展步履蹒跚。潍坊科技学院显然属于前者。李昌武的务实作风引领学校走上了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之路。新建本科大学很容易走上只抓外延发展而不重内涵建设的套路,大肆铺摊子搞扩张,先把规模做起来。以为只要规模做起来了,就可以一心一意抓内涵建设。殊不知学校办学的基本价值选择、发展模式和风气一旦确立,再要扭转过来,并非易事。他没有随大流,也不纠缠于“民办”“公办”,而是坚持不懈地推行内涵发展和特色创建,抓住了新建本科大学发展命门。他所倡导实施的六大工程铸就了学校核心实力,一系列具体办学措施的落实使学校工作欣欣向荣,发展蒸蒸日上。至为难得的是,他不武断、不专权,善于调动和发挥广大干部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了优良的办学氛围。他重视培养和重用德才兼备的人才,注重发挥各级管理干部的作用;重视学者治校,赋予各种专家学者委员会治理学校的实权;重视民主管理,使“两代会”有职有权有为,调动广大教职工办学的积极性。正是李昌武校长的积极有为,在他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之时,潍坊科技学院已经成为一所实力和水平引人瞩目的地方高校。正因为如此,他能无愧无憾而坦然地接受离任通知,以自己12年的全心服务回报组织的信任。在我看来,潍坊科技学院有李昌武是一种幸运,李昌武也因为有潍坊科技学院,生命绽放了非同寻常的价值。这是一种并不常见的双向成就,我打心眼里为潍坊科技学院和李昌武校长感到高兴。

是为序。

(本文作者系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2025-04-25 ■别敦荣 1 1 寿光日报 content_126778.html 1 《内涵发展与特色创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