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期,不少果农打来电话咨询石榴裂果的问题。那么,导致石榴裂果的原因有哪些?果农在平时的管理中应该注意什么呢?
石榴裂果的症状表现
据观察,石榴裂果主要发生在果实开始着色及近成熟时期的果实上。裂果形式表现多样,但以果实中部横向开裂为主,伴有纵向开裂,严重的有横、纵、斜向混合开裂发生;有的表现短纹微裂;少数品种也以纵向开裂为主。总的看裂果程度,树冠外围较内膛、朝阳较背阴裂果重,果实的阳面裂口多,机械损伤部位易裂果,果皮厚、成熟期晚的果实裂果轻,反之裂果重。
引发石榴裂果的原因
石榴裂果的原因相对复杂,但总体来说不排除以下几个原因:
1.气候因素。空气干燥、水分供应不均匀,天气干、湿度骤变,昼夜温差大,久旱突然降雨,阴雨后突然转晴,往往极易造成或加剧裂果的发生。
2.土壤因素。黏重土壤、板结土壤,保水能力强、透气性差的土壤,更容易造成裂果;另外,水土流失严重的土壤,也易造成石榴裂果。
3.用肥因素。氮肥施用过量,有机肥用量偏少,中微量元素(钙)缺乏,同样也会造成石榴裂果。
4.温度因素。高温、日灼,果实表皮承受力达到极限后,容易裂果。
5.树体修剪因素。夏秋季节修剪不当(修剪过重),造成树体水分供求失衡,无形中创造了裂果条件。
6.品种差异。在同样栽培条件下,果皮薄而光滑的品种,容易裂果;果皮较厚且粗糙的品种,则不易裂果或裂果较轻。
7.病虫害因素。病虫害防治不力,导致枝干或果实感染病虫害,也是造成石榴裂果的一个原因。
石榴裂果的机理
根据植物生物学原理分析,石榴的果皮由外果皮、中果皮及内果皮三部分组成。在果实发育前期,细胞的分生能力强,果皮的延展性好,种子和果皮的生长速度趋于同步发生,不会发生裂果现象。随着果实临近成熟采收和经过夏季长时间的伏旱、高温、干燥和日光直射,致使外果皮组织受到不同程度损坏,再加上细胞组织的自然衰老,分生能力逐渐变弱,导致外果皮组织的延展性降低;而中果皮内的细胞组织,因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较少,依然保持着较强的生长能力,种子细胞分裂始终处于旺盛期,导致种子和果皮的内外生长速度出现失调,稍有不利的生长条件出现,就有可能造成裂果。简言之,就是石榴果实里外发育不同步,导致表皮的张力达到极限而崩裂,反差越大,崩裂程度越重。
防治措施及对策
改良土壤性能
生产实践证明:土壤耕作层浅、活土层薄的园片,石榴树生长弱、产量低、裂果严重;而耕作层深、活土层厚的园片,石榴根系发达树势好、产量高且稳定,裂果轻。以山东省潍坊潍河及寿光弥河两岸的砂壤土或壤土石榴园为例,这样的土壤上种出的石榴,不但产量高、品质好,口感好,而且裂果也轻。因此,建园选址,注重土壤改良,显得尤为重要。有条件的园区,可以实施微喷滴灌,调节合理的空气湿度和维持稳定的土壤持水量,不可忽旱忽涝;沙质土可采取增施有机肥、杂草覆盖、地膜覆盖或坚持秸秆还田等措施,对于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和团粒结构,优化根系的生态环境,大有好处。
补充中微量元素
在开花及幼果期,果农可喷洒钙、硼等中微量元素。硼的作用主要是提高坐果率,促进授粉后的籽粒细胞加速分裂,促使果实发育饱满;钙的作用主要是促进细胞壁的发育,增强石榴果皮的韧性,提高抗裂能力。生产实践证明,花期喷洒1500倍“速乐硼”,幼果期及接近成熟期各喷两次200倍—250倍高能钙,对于提高产量,减少裂果,效果较为明显。
果实套袋
观察苹果、梨、桃子等果实的套袋效果,石榴套袋效果也是明显的。田间观察认为,同样气候环境下,套纸袋的石榴裂果率为13%,套塑料袋的石榴裂果率为7%,未经套袋的石榴裂果率为25%。实验数据表明,生产上采用果实套袋技术,对于减少裂果、减少鸟害、减少不良环境污染与损害是可行有效的。
喷洒高脂膜
在我国最早(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提出高脂膜研究与利用的是《植物保护》学会原秘书长韩金声(1935年生、1964年北京大学植保系研究生毕业)老师,在他研究推广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研发出了一款融植物生长剂、农药、膜制剂为一体的新型高脂膜产品,当将其稀释一定浓度后,在植物体及果面上喷雾干燥后,可形成一层均匀的“薄膜”,这层膜见水稀释,不怕雨水冲刷,对人体无害,可以起到防虫(蚜虫、叶螨、粉虱类)、防裂果、防病害入侵、防污染等作用。在我国北方果树产区,高脂膜一般8月上旬开始施用,15天-20天喷一次,连喷2次-3次,就可达到理想的效果。
选择抗裂品种
通常认为,果皮厚的石榴裂果轻,果个大的石榴裂果重,着色早的石榴裂果重。“陕西大籽”、山东选育出的“冠榴”、“清丽”等新品种表现都不错。
预防病虫害
保护好叶片,确保树势均衡,避免早期落叶,导致营养失调。
本报特聘专家 刘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