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条件舒适、营养均衡供应是保障果实正常发育的基本条件。当前,秋延迟茬蔬菜正值盛果期,植株负担重;加之秋末冬初气温变化大。那么,菜农的日常管理工作应及时进行调整,以应对变化的天气及负重的植株,同时,还应做好促进果实膨大、成熟的工作。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是环境调控。一是温度管理。以番茄为例,结果期的适宜生长温度为白天22℃—28℃,夜间10℃—18℃,而结果期所需的温度较生长前期偏高,可适当调高约2℃左右,便于优化花芽分化和促进果实发育。二是湿度管理也十分重要。此期部分喜湿性病害会陆续进入高发期,如细菌性斑疹病、溃疡病、晚疫病等,可危害茎叶、果实等多个部位。那么,菜农应合理浇水、配合通风、铺设地膜及操作行撒施稻壳和粉碎秸秆等措施共同起到降湿的作用。
其次是营养。由于定植前基肥施用充足,蔬菜生长前期可不必再施肥。但膨果期需肥量加大,冲肥时以氮、钾、钙、镁为主,建议20天/次—30天/次。也要及时补充锌、硼等微量元素。此期应以大水为主,小水结合,保证水肥充足。此外,浇水遇阴天时,根系吸收能力变弱,要注意提前喷洒营养型叶面肥,补充叶片所需,提高光合效率,增加营养积累,促进膨果。值得注意的是,浇水、冲肥并不是绝对的,大家还需要结合天气和植株长势情况,灵活调整方案。
再是做好养根护叶工作。盛果期的植株负担重,根系和叶片为营养吸收、合成的主要器官,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衰老现象。而营养供应不及时,植株及果实的发育都会受到影响,可能会造成果实膨大慢、空心及植株早衰的情况。所以,菜农应选用海藻酸、氨基酸、甲壳素、复合微生物菌剂等配合营养型肥料,喷施、冲施同步进行,保障根系和叶片的功能和营养供给,并提高其抗逆性。
最后是做好病虫害的防护工作。叶面喷施药剂防好地上部植株的病虫害,此期连续阴雨天气多,菜农可以选择生物农药,其效果往往更好更稳定。如枯草芽孢杆菌、哈茨木霉菌等生物农药可预防霜霉病、白粉病等高发病害,安全性高,广谱高效,可以作为预防病害的首选药剂。白僵菌、多角体病毒、BT等生物农药,对预防虫害的效果突出。同样,盛果期蔬菜根系负担也重,容易因管理不当造成伤根或被有害菌侵染的情况,进而引发根部病害。对于根部病害多发的棚室来说,菜农应不定时用药剂进行随水冲施或灌根,做好根部病害的预防工作。药剂配方可选择杀菌剂+生根剂。灌根时,用药量在250克左右,根据土壤湿度及植株大小适当增减;随水冲施时,则需保证适宜的药剂浓度。一旦发现根系有发黄、变褐的情况,应立即用药防治,以药剂灌根效果为佳,注意灌根后不要立即浇水,因为浇水会稀释药剂降低药效。
本报记者 刘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