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海省围绕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大力发展高原冷凉蔬菜产业,因地制宜加快设施蔬菜产业发展。2022年统计数据显示,全省设施蔬菜种植面积10.5万亩,总产量达35万吨。
为构建高原设施农业绿色循化发展模式,选择蔬菜大县实施国家级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工作,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实现蔬菜生产全覆盖。各地因地制宜推广优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积极探索无土栽培、光伏农业、观光农业等多种绿色有机生产方式。截至目前,全省累计获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1015个,地产蔬菜检测合格率达100%。随着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的推进,各地已基本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蔬菜种植已由过去的传统粗放型向精细集约型转变;从单种蔬菜到瓜果与蔬菜套种,从一年一茬到一年两茬甚至五茬种植。截至目前,全省建设设施蔬菜生产基地299个,全省设施蔬菜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格局已初具雏形。
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展示体验馆开馆
近日,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展示体验馆在北京开馆,是我国首个集品牌培育和文化传承于一体的国家级公益性地理标志农产品宣传推广平台,坐落在全国农业展览馆内。常年对社会公众开放,建筑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由综合展示区、省区市展示体验区、直播推介区三个部分组成。采用线下线上一体化运营模式,线下展示体验,线上依托京东、抖音、快手等平台进行推介销售,培育地标农品,促进产销对接,丰富市场供应。通过图文科普、场景互动、产品品鉴等方式,展示我国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发展、品质展示、品牌建设的成效,宣传区域公用品牌形象,促进地标农产品消费。
据悉,自6月试运营以来,已有北京、河北、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江西、山东、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甘肃、青海15个省区市、239家企业、550余个产品入驻。
世界农业科技成果交易中心成立
日前,“世界农业科技成果交易中心”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成立,交易中心通过聚集世界农业创新成果,打造成果展示转移高地。
“世界农业科技成果交易中心”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等20多家国内外知名高校、农业科研机构及科技创新领军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交易中心将依托黑龙江农业优势,聚集全球优质农业科技成果,助力农业产业跨越升级。瞄准全球农业前沿成果,致力于国内外农业成果聚集展示、市场化交易、成果孵化及产业化落地。全面推进大学、大院、大所、创业创新生态圈建设,共同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成果交易中心,助力黑龙江打造全球农业人才高地、全球农业研发高地、全球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高地。
四川筹建乡村振兴职业学院
经教育部批准,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正加紧筹建四川乡村振兴职业学院,这是目前全国唯一以乡村振兴命名的全日制高等职业学院。近日,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与崇州市人民政府签订共建四川乡村振兴职业学院战略合作协议,学院将落户崇州市羊马街道。
四川乡村振兴职业学院被纳入四川省“十四五”高校设置规划,学院办学类型定位为技术技能型农业类高职院校,学科专业设置以畜牧兽医、现代农业技术为优势和特色,水产养殖、食品生物、农业装备、乡村旅游、农业经济管理、规划设计、乡村治理、环境保护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办学层次以全日制高职专科学历教育为主,积极发展面向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等的职业培训,发展农业农村系统专门培训和继续教育。学院建成后,全日制在校学生规模将达到1.2万人,每年开展社会化培训3万人次左右,力争2025年建成并实现首批招生。
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