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蔬菜报 2023年12月22日 < 上一期  下一期 >
第JSA08版:专家指教

大白菜产销状况调研报告

编者按 大白菜遇到“白菜价”,田间迎来丰收,地头却没人收,超市菜价高时农民也没鼓腰包……这样的场景,大概很多人都不会陌生。这样的尴尬,却大多只留给了农民。

对菜贱伤农、丰产不增收现象,本报曾进行过深度报道。山东省农业农村专家顾问团蔬菜分团针对秋季大白菜产销状况的调研报告,则为我们提供了更为专业、深刻的解读。这也提示我们,在农民遇到困难时,需要政府与社会施以援手;而帮助农民看清市场、分析趋势、理性应对,则是对农民利益同情理解的更好表现。

针对近期山东大白菜价格偏低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问题,山东省农业农村专家顾问团蔬菜分团组织全体成员,赴济南、青岛、泰安等地,开展了主要产区秋季大白菜生产、销售情况调研,报告如下。

生产和销售状况

秋白菜如秋宝、今锦、秋美、君利、秋黄、秋虎等,秋黄心大白菜类型占比较往年有所增加。

种植面积

青岛市秋白菜生产面积约20万亩左右,与往年基本持平。泰安市岱岳区大白菜种植面积2万余亩,肥城王庄镇大白菜种植面积3万余亩,面积基本稳定。其他地区的播种面积与往年也差异不大。

产品价格

总体上,山东各地无论批发价格还是地头收购价格,较最近几年明显偏低。据调查,泰安绿珍蔬菜批发市场大白菜批发价去年同期(1-1.3)元/公斤,今年(0.4-0.5)元/公斤;地头收购价去年同期(0.3-0.4)元/公斤,今年(0.16-0.2)元/公斤。青岛市大白菜地头收购价0.12元/公斤左右,较去年同期下降60%以上。济南唐王地头收购价为0.2元/公斤,同期去年0.6元/公斤。烟台地头收购价在0.2元/公斤左右,较往年价格偏低。

据调查,销往外省的大白菜数量较往年大幅减少。出口量降低、深加工需求减少。据了解,今年韩国、日本白菜供应充足,青岛等地大白菜出口量比去年明显降低。

种植品种

山东各地大白菜种植品种有较大差异,泰安、济南等地以“北京新三号”为主;青岛等地以胶东大白菜类型品种(如87-114、改良青杂3号、胶蔬秋季王)为主,同时还种植黄心

价格偏低主要原因

一是大白菜长势好,产量大幅增加。今年秋季大白菜生长期内降水相对偏少,晴天居多,光照充足,生长过程中未发生规模化严重病虫害,确保了今年大白菜大面积丰产,较去年同期普遍增产20%-30%,有的增产40%,造成收购价格走低。

二是来自外省大白菜集中上市的影响。

据商户反映,大白菜外销量较往年大幅减少。往年大白菜多销往北京、东北三省、内蒙古、山西等地,今年由于气温偏高,各地大白菜上市集中,没有形成往年一样的时间差。另外,今年秋季河北受涝灾影响,许多基地改种大白菜、萝卜等,也是导致大白菜生产过剩的一个原因。

三是其他蔬菜产品大量上市带来的冲击。

今年秋末冬初气温较常年偏高较多,使得露地菜和秋延迟菜产量高,越冬茬蔬菜也提前上市,市场上各类蔬菜产品齐全,且价格相对较低,消费者多样化选择的余地大。

四是消费群体和消费观念的改变。一方面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工厂、工地等为代表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

消费群体大规模减少。另一方面,随着果菜类、叶菜类等其他蔬菜周年供应水平提高,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发生改变,大白菜由原先的冬储菜变成了四季菜,储存量减少导致季节性过剩。

对策与建议

一是进一步建立完善蔬菜生产宏观监测预警和调控引导机制,畅通生产、市场信息渠道,为种植者提供有效信息指导。

二是提高生产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以规模化生产基地为依托,联合家庭农场、小农户,构建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规避“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带来的风险,实现基地与市场有效衔接,提高市场议价能力,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

三是部分地区出现菜贱伤农问题,可以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与商务局、供销社、爱心企业、本地电商平台等销售平台积极对接产销信息,采用线上线下多渠道帮助菜农促销。

四是引导农户调整种植结构,选择优质品种,应用先进技术,依靠品牌、品质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五是支持发展采后储存保鲜,提高错峰上市、延后供应能力。山东省农业农村专家顾问团蔬菜分团

2023-12-22 2 2 北方蔬菜报 content_111514.html 1 大白菜产销状况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