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个问题,先要说孙悟空为什么要被戴上紧箍咒?孙悟空本领高强,号称齐天大圣,跟随唐僧到西天取经、一路斩妖除怪,立功无数。但孙悟空身上有神性,也有兽性,神性出现,斩除妖怪,去除祸害;兽性出现,肆意妄为,无法无天。孙悟空被戴上紧箍咒,则只能乖乖地斩妖除怪,不敢胡作非为。
农药就像孙悟空,本领高强,但也不时任性妄为。用好了治病去虫除草,稳粮保供,造福社会;用不好,危害环境,危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对社会造成危害。农药不像一般商品,能力平庸老实巴交,无需特殊管理;农药是特殊商品,能力强但任性,让农药作天使为民造福而非当魔鬼危害社会,怎么办?也要为农药戴上紧箍咒,人类的智慧足可以驾驭天使与魔鬼。
农药“紧箍咒”是什么
第一道“紧箍咒”是农药登记评审制度。
农药新品上市前要由国家认可的试验单位做农药安全性评价试验,试验数据和相关资料要到国家专业机构进行评审,评审通过方准予登记,发放“出生证”。
第二道“紧箍咒”是高毒农药退出制度。
对于毒性强、高残留、可能危及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农药,不再准予作为农药使用,相当于判处“终生监禁”。
第三道“紧箍咒”是农药生产许可证制度。
农药生产企业除了满足其它条件要求外,还要取得省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颁发的生产许可证才能准予生产。
第四道“紧箍咒”是农药经营许可证制度。
经营农药必须达到规定的条件取得农药经营许可证;限用农药还要满足更严格的条件取得限用农药经营许可证,才能开张营业。
第五道“紧箍咒”是农药合理使用制度。
超范围、超剂量使用农药要接受相应处罚。
五道“紧箍咒”把农药的生与死、生产、经营、使用牢牢关在笼子里,戴上紧箍咒后的农药只能乖乖地为人类服务。
农药“紧箍咒”的实质
“紧箍咒”的实质是对特殊行业的有限管制措施,是为了发挥建设性、控制破坏性而采取的必要措施,而非为了管死,假如行业死了、不存在了,也就不用管制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一是管制要有限度,非必要管的或管了之后短期有利长期不利的就不要管。当年孙悟空被如来佛压在五指山下动弹不得,不需要紧箍咒,陪唐僧到西天取经的时候才需要戴上紧箍咒,紧箍咒也不是天天念,只有在可能破坏西天取经大业时才会念。
二是管制措施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渐进调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药管理措施逐步趋严,其根源就在于我们的农药保障能力增强了,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和环境的要求提高了。渐进调整,便于行业和社会的适应,饭一口一口地吃,改建要一步一步来,妄图一口吃个胖子或一下拆旧楼建新楼只能把事情搞得一团槽。
三是管制是有成本的。企业、社会、行政都会增加不少成本,管制带来的正效益如果抵消不了成本的付出,这种管制是无效管制、过度管制。
关于管制,大家可以就一个现实问题进行讨论。有人提出,市场竞争的血拼非常残酷,最终消耗的都是社会资源,我们是不是可以通过加强生产许可证管理,比如减少或控制生产许可证发放,让本已过剩的农药市场降降温。提出这个观点的出发点是好的,市场竞争中无底线的血拼对行业的破坏性非常明显,血拼的结果往往是产品价格低于成本之下,很多社会资源被浪费,大家都没有资金投入研发,行业发展受限。但是为了防止在本已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再加把火,就减少或控制生产许可证或搞产能调控,就不一定合适了。我们现在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否投、在哪里投、干什么由市场主体决定。行业产能过剩政府可以及时进行政策预警或发布产能信息等,由市场主体根据这些信息决定是否再投资再生产。
“紧箍咒”对农药企业的影响
给农药行业戴上“紧箍咒”的管制措施对农药企业会有什么影响呢?毋庸讳言,肯定会增加企业的成本,无论是为了申请登记需要增加小区试验,还是满足相关条件申领许可证都需要投入,但对行业的正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一是提升行业信誉度。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女士出版了《寂静的春天》一书,书中描述了因化学农药的使用和工业污染的破坏,一个花香四溢、百鸟吟唱的田园诗般的和谐小镇变成了死亡之谷,花没了、鸟不见了,喧嚣的春天寂静无声了。这本书在当时的美国乃至世界反响强烈,社会舆论汹汹,农药行业几乎人人喊打。好在,人类探索出紧箍咒给农药行业戴上,控制了农药的破坏性,农药行业信誉度逐渐恢复。以至于现在是虽有微辞、但无关大局。
二是促进行业有序竞争。没有紧箍咒,个别企业可能任农药肆意妄为,魔性发挥,不仅会弄得天怒人怨,而且会让农药行业劣币驱逐良币,进入自杀式竞争模式。
三是建立了护城河。登记、许可制度使农药行业具有一定的门槛,进入不容易从业也很难,但进入以后,又自然形成了一定的护城河。有了这条护城河,竞争则主要局限在行业内部,行业外部要想进入行业内攻城略地,则增加了额外困难,这对现有农药企业是个利好。
来源:农药科学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