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记者接到甘肃省几个种植户打来的电话,反映自家种植的玉女小黄瓜细菌性流胶比较厉害。随着外界温度升高,棚内湿度变小,按说细菌性流胶病的发生几率会小很多,但菜农们反映几乎一半的黄瓜出现了流胶情况。通过交流得知,凡是发生细菌性流胶的瓜条,几乎都是皴皮瓜,黄瓜皴皮后,给了细菌性病害可趁之机。
温湿度变化剧烈小黄瓜皴皮严重
近段时间以来,甘肃等地昼夜温差变化较大,有时阴天时夜间也需关闭风口,甚至要下放保温被。这样一来,棚内湿度增加,尤其是当小黄瓜果面有露水时,若遇冷风突袭,极易出现果实表皮皴裂的情况。棚内温湿度变化剧烈是近期小黄瓜皴皮的首要原因。
同时,蓟马为害、硼钙缺乏、蘸瓜药浓度不当、药害等也会造成小黄瓜的皴皮,但这些与冷风造成的皴裂症状是有差别的。蓟马为害时,小黄瓜的皴皮现象在棚内局部发生,小黄瓜果面的皴皮范围不大,位置相对集中。天气影响造成的小黄瓜皴皮则集中在风口附近植株上,皴裂一般在存有露水的一面。硼钙缺乏、蘸瓜药及药害等导致的皴皮,棚内发生范围较大。
小黄瓜皴皮后,果面存在裂口,打开了治病细菌侵染的通道,继而感染细菌性流胶病。当然,整枝打杈留下的伤口处同样会出现流胶的情况。
多措并举减少皴裂
选择耐裂的小黄瓜品种。这是预防小黄瓜皴裂最有效的办法,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耐裂品种的小黄瓜发生皴皮的几率会大大降低。
改善环境条件,确保棚内温湿度缓慢变化。一是降低棚内湿度。首先是合理浇水,根据天气变化及植株长势情况,灵活安排浇水间隔及浇水量。浇水后加强通风,快速排出棚内湿气。其次是配合覆盖地膜、铺设稻壳或粉碎秸秆等,降低棚内湿度,防止夜间果面结露。二是渐次放风。当棚内湿度大,小黄瓜表面结露时,突然放风必然会导致果实皴裂。对此,菜农应分多次放风,确保棚内温湿度缓慢变化。同时为了避免冷风直吹果面,菜农可在放风口下安装挡风膜,能有效避免冷风直吹。
合理补充硼钙肥。硼钙具有提高植株表皮韧性的作用。目前,部分菜农已经意识到中微量元素的重要性,也会及时进行补充,但当选品失误或其他因素干扰时,也会影响其吸收。而果实发生皴皮后是不可逆的,所以要提前进行有效补充。对小黄瓜来说,可进行定期补充,如间隔15天—20天补充一次钙肥等中量元素,而中微量元素可每月补充一次。同时,还需保证一定的土壤湿度,选择优质产品,并减少元素间的拮抗作用等,确保中微量元素被植株顺利吸收。当然,有些叶面肥对预防果实皴裂有一定效果,比如含有海藻酸、氨基酸、酶类物质的功能型叶面肥可以提高果实、叶片细胞抗性和柔韧度。
整枝打杈后注意病害防治
整枝打杈后做好防护。当前,小黄瓜进入结果期后,节节有瓜纽,但留果过多,会影响精品果数量和植株长势,所以要合理留果,及时疏除多余的幼瓜。整枝打杈后会留下伤口,在高湿的环境下,也容易感染病害。那么,整枝打杈后,紧跟喷施一次保护性杀菌剂,如百菌清、喹啉铜等,起到保护伤口和预防病害的作用。
药剂防病。当小黄瓜发生细菌性流胶后,菜农应合理留瓜,减轻植株负担,并选用中生菌素、噻菌铜、喹啉铜或噻菌铜等,间隔5天—7天,连续喷施2次—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