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蔬菜栽培中,因茬口密集,复种指数高,加之化学肥料不断施用,经多年种植后,土壤很容易“受伤”,出现诸如板结盐渍化、根部病害、线虫等土传病害,不利于蔬菜产量和品质的提升。而歇茬期进行高温闷棚,是减少棚室土传病害以及养土改土的重要措施之一。
土壤是蔬菜生长的基础,只有土壤保持健康状态,才能谈得上蔬菜的优质高产。当土壤健康状况出现问题时,蔬菜就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蔬菜的黄头顶、黄叶;土传病害严重、死棵;根结线虫泛滥;红霜、白霜、绿苔;沤根、板结等问题。尤其是死棵、线虫常常全棚发生,严重的导致全棚绝产。为此建议菜农朋友,高温季节,选择高温闷棚。
根系受环境影响蔬菜难生长
这几年,在蔬菜生长过程中,一些“疑难杂症”越来越多:番茄“小叶”,黄瓜“瓦瓦叶”、黄叶,辣椒死棵等等,从表象上看是得了某种病害,其实从深层次分析,是棚室内的土壤出现了问题。“根靠叶养,叶靠根长”,足以看出根系对整株蔬菜生长的重要性。而如果土壤不适宜根系生长,根系从小苗开始,就得不到充分的生长伸展,蔬菜就无法健康生长。
很多黄瓜种植户这几年有个难题,黄瓜种植后生长正常,但摘完一茬瓜后,棚内黄瓜接二连三出现黄叶情况,叶片变小、变硬,再长出的黄瓜畸形瓜较多,慢慢整棵黄瓜开始死棵,农户非常诧异。其实这根本不是病害,归属到生理性问题,后来有菜农检测土壤,总结出土壤盐渍化超标的棚室,黄瓜不明原因黄叶的情况特别突出。黄瓜属于浅根系作物,对土壤环境要求比较高,若土壤盐渍化,根系长期生长在恶劣的土壤中,生长受阻,慢慢地出现了黄叶死棵的情况。
土壤盐渍化。多年种植的大棚,在湿度大时土壤表面会长绿苔,在土壤干旱时,土壤
表面会出现红霜、白霜,这其实说明土壤发生了盐渍化。
“红”是地面出现了“紫球藻”,这是一种盐碱的指示植物。它的出现说明土里的盐分已经很高,亮红灯了。“白”是地表面积累了一层盐霜,菜农俗称返“白碱”。“绿”是长绿苔,绿苔有两大喜好:一是潮湿,二是盐碱。土壤出现以上现象,说明土壤需要进行改良了。土壤发生盐渍化,会导致蔬菜畸形花、果增多,沤根、死棵、缺素现象增多,病害发生严重,最终影响作物的产量与品质。
土壤耕作层变浅。耕层变浅主要是长期使用旋耕机翻地造成的。旋耕机刀片长度不超过20厘米,翻地深度一般在15厘米左右,而大部分蔬菜根系多集中于15厘米-25厘米的耕作层内。由于连续使用旋耕机翻地,施入的养分多集中在15厘米之内的浅层土壤中,久而久之,其理化性状改变,团粒结构被破坏,而造成耕作层变浅,根系无法正常下扎,从土壤中吸收的营养有限,无法为植株和果实提供充足的营养。
土壤板结,有机质供应不足。土壤板结是因土壤耕作层
缺乏有机质,结构不良,在某些外力作用下(如灌水、降雨、镇压等)结构遭破坏,干燥后土面变硬,最终不适于作物生长的现象。
有机质补充不足是导致土壤板结的重要原因。土壤中有机质补充不足,腐殖质含量偏低,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从而影响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使得土壤的酸碱变化明显,导致土壤板结。长期或单一偏施化学肥料是造成土壤板结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有些菜农认为肥料投入越大越好,往往在底肥或者追肥中使用过多的肥料,致使土壤板结。此外,土壤板结使土壤中微生物的生存环境恶化,有益微生物数量减少,活性降低,加重蔬菜的死棵现象。
土传病害严重。最近几年,土传病害成为困扰蔬菜种植的一大障碍,尤其是死棵和线虫问题。土传病害严重,与种植模式有很大关系。菜农为了最大限度提高棚室的经济效益,不得不提高复种指数和连作次数。大量带病的根系残留于土壤当中,为有害病原菌提供了良好的庇护场所和生存环境,导致蔬菜定植后不久即染病。
改善土壤生态蔬菜生长无忧
土壤问题是制约蔬菜生产中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因此,想要提高蔬菜品质,必须改良土壤。
深耕土壤,打破犁底层。菜农可选用耕作深度在30厘米以上的旋耕机,或用挖土机将50厘米甚至更深的土层挖起上下倒换,然后再进行耕作。这样能使耕作深度达到30厘米-50厘米,改善土层结构,使植物根系有更大的生长空间,能够更好地利用土壤中的水肥条件。菜农也可借助夏季高温闷棚的时候,进行土壤深翻。
合理用肥,减轻盐渍化。重视有机肥,科学使用化肥,提高耕作层内有机质含量。菜农可在夏季闷棚时,将半腐熟
的粪肥或秸秆直接耕到地里,加入发酵剂,让其在土壤中发酵,有机质在发酵的过程中会促使土壤形成团粒结构,培肥耕作层土壤,更有利于蔬菜生长。建议粪肥与商品有机肥搭配使用,作物生长前期,商品有机肥发挥效果快,而粪肥持效期长,两者搭配,取长补短,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
增施生物菌肥、腐植酸等功能性肥料。增施生物菌肥,增加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数量,才能促进有机质分解,形成对改良土壤作用巨大的腐植酸等有效成分。目前,市场上生物菌肥种类繁多,既有腐熟粪肥、改良土壤的,也有预防病害、减少死棵的,菜农要合
理选择。底肥施用后,应选择以腐熟有机肥为主的菌肥;蔬菜定植时,则应选择防病为主的菌肥;蔬菜定植后追肥,则应选择防病和增氮解磷解钾为主的菌肥,预防病害、提高肥效。
合理使用土壤调节剂。对于出现问题的土壤,在治理时要采取短期+长期的措施。就短期问题土壤的改善而言,使用调理剂的效果是最快的。在棚室蔬菜栽培中,针对土壤发生的盐渍化、酸化及板结等恶化表现,常用的土壤调理剂有矿物源调理剂、土壤调酸、调碱剂和疏松剂或免深耕剂三类。菜农应根据自己棚室土壤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土壤调理剂。
□北方蔬菜报记者姜文丽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