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一周,全国大部降水偏少,冷空气活动较频繁。
26日-27日,受冷空气影响,中东部大部自北向南先后有2℃-4℃降温,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东北地区、华北北部和西部、江南东部等地有4℃-6℃降温。
28日-29日,西藏南部、青海东南部自西向东有小到中雪,其中,西藏南部局地有大雪或暴雪。
2025年1月1日前后,还将有一股冷空气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大部地区气温将下降4℃~8℃。此外,1-2日,西南地区、江南北部、华南西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雨。 中国天气网提供
未来一周,天气以晴天为主,最高气温10℃,最低气温-4℃。
山东省寿光市气象局提供
近年来,黄瓜种植户一直被“弹簧根”所困扰,记者下乡采访时在很多棚室内发现,随手拔出的几棵黄瓜棵上都有“弹簧根”。
“弹簧根”的表现症状:主根中下端盘旋生长、打圈、不舒展,形似弹簧状,侧根少,毛细根稀疏;主根上端、近地表处,滋生3-5条不定的细弱侧根,毛细根稀疏,生命周期短(3-5天左右,甚至一水过后,呈暗褐色)。从根系发育角度看,因主根受抑制,盘旋生长,顶端优势消弱,导致“浮根”多,无序生长。
“弹簧根”对蔬菜生长的影响
“弹簧根”形成后,往往结果前,看上去地上部生长较为正常,叶色、茎秆都很不错,但过段时间,植株不正常就会表现出来。
“弹簧根”影响根系吸收水分。老话说“树多高根多长”,根系变为弹簧状后,只能吸收土壤表层小范围的水分,而这个空间内的水分相对较少,极易造成植物吸收水分受限,导致根系覆盖不到的地方湿度明显高于根系覆盖区域,出现土壤不缺水但是作物缺水的现象。
“弹簧根”影响根系吸收营养。作物的正常生长和产量的形成离不开各种营养元素,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主要靠根系。施入土壤的各种肥料会随水分的溶解均匀分布在土壤里,“弹簧根”影响了根系的覆盖面积,根系只能吸收表层土壤里的营养,施肥效果会大打折扣。每年都有很大一部分无机肥料残留在土壤中,日积月累后,会严重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导致土壤出现板结、盐渍化等问题。
“弹簧根”加重局部土壤酸化。作物吸收营养的方式是等量交换,以吸收氮肥为例,每吸收一个铵离子就会放出一个氢离子,这些氢离子也是土壤酸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弹簧根”根系覆盖面积小,在作物吸收铵离子的过程中,相对范围内氢离子含量剧增,根系覆盖区酸化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区域。根系覆盖区的酸化对作物的生长影响很大,导致作物出现各种缺素症以及生理性病害。
导致“弹簧根”出现的 四大原因
“弹簧根”的出现,首先说明植株地上部与地下部生长失衡,正是根系生长发育异常的“果”,至于“因”?
概况而言,有四点:一是土壤问题。如耕作层变浅,土壤板结不透气,不利于根系下扎。二是浇水问题。苗期浇水过量,未做好控水控棵管理工作,或地膜覆盖过早,高温高湿的环境,利于“浮根”生长,反而不利于主根下扎。三是营养管理不到位。特别是磷、钙、锌、硼等具有“生根促根护根”基因的矿质元素匮乏,往往导致根系生长发育受阻。四是温度管理。高温、低温均不利于根系生长。如黄瓜根的伸长温度最低为8℃,最适宜为32℃,最高为38℃;黄瓜根毛的发生最低温度为12℃-14℃,最高为38℃。生育期内,黄瓜的最适宜地温为20℃-25℃,最低为15℃。
根系发达应采取哪些办法
土壤深翻是第一步。黄瓜“弹簧根”扎根范围有限,吸收营养的能力低,是造成植株结果期短、早衰的主要原因。
在换茬翻地时,可选用旋耕深度为50厘米的旋耕机,这样的旋耕机能打破犁底层,增加耕作层厚度,黄瓜根系下扎顺利。多年来,大部分棚室翻地深度一般在15厘米-20厘米,这就是耕作层的厚度,更是黄瓜根系的生长空间,长此以往,形成犁底层后,蔬菜根系难以下扎,导致弹簧根出现。翻地后,配合底施粪肥和腐熟剂,并对其进行高温发酵。高温发酵的过程,也是土壤改良的过程。发酵时,高温会杀灭粪肥中的有害菌、虫、卵等;土壤中微生物还会分解有机质,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提高土壤通气、透水能力等。
“控”字当头,根系下扎更深。深翻、粪肥充分腐熟,为新定植黄瓜苗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黄瓜苗定植在这样的土壤中,根系自然会很快扎根,促使黄瓜苗进入快速生长期。但这仅仅是前期的准备工作,黄瓜苗定植后的管理也是“弹簧根”能否改变的关键,同样也是培育壮根的关键。黄瓜定植后,浇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尤其是前三水的浇水时间很关键。简单来说,就是定植水要浇大水,等第二水后要适当控水,因为根系有向水性,如果浇水过早,根系只在土壤表面生长,难以下扎。浇水后要跟上三次划锄,促进根系下扎。
地上控棵,必须掌握好。黄瓜定植后,要控制好棚内的温度,尤其是夜温的调控非常关键,防止蔬菜出现旺长情况。可适时喷洒植物生长调节剂,抑制地上部植株生长,叶片光合作用合成的营养就会更多地流向根系,使得根系生长加速,下扎更深。
晚覆地膜,让黄瓜根系不要“赖在”浅层土壤。记者在很多棚室发现,即使是在炎热夏季,种植蔬菜也被覆盖地膜,这并不利于根系的生长。夏季覆盖地膜的危害有:一是地温过高。根系适宜的土壤温度在25℃左右,过高时生长受抑制甚至受害。二是不利于根系下扎。覆盖地膜后,地表和地膜之间长期保持湿润、透气状态,蔬菜根系就会“赖”在浅层土壤,浮根较多。浮根易被强光伤根而降低或失去功能。三是地表和地膜之间高温、高湿环境,黄瓜茎基部会着生大量不定根。不定根也容易被强光伤害造成伤口,成为致病菌侵染的入口。四是黄瓜茎基部表皮幼嫩,易开裂,同样会感染病害。
当前,越冬黄瓜定植后,生长期较长,结果后期温度较低,覆盖地膜有利于提升地温,保护根系。但过早覆盖地膜是不可取,根系生长需要良好的土壤环境和养分,过早覆盖地膜使地表的温度、湿度、养分含量等更加适宜根系生长,此时一些大根系不仅不下扎,且在良好环境的吸引下“漂浮”生长。在浅层土壤生存的根系很容易因深冬期剧烈的温度、水分变化而受到抑制甚至是死亡。因此,菜农在黄瓜定植以后要适当晚覆地膜,采取适当控水及勤划锄的措施,迫使根系向土壤深层生长、扩展,避免根系在浅层土壤盘旋生长。
□北方蔬菜报记者姜文丽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