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蔬菜报记者果志华编写
山东省淄博市一菜农电话咨询:我棚内的黄瓜正处结瓜期,但是很多植株叶片发黄,长势也偏弱,拔出植株后,发现上了根结线虫,整个根系布满大小不等的瘤状物。请问在黄瓜结瓜期如何有效防治线虫?
答:黄瓜生长期间上了线虫,防治时建议从以下方面入手。
及时药剂防治
当发现棚内黄瓜感染线虫后,应及时选用化学药剂进行杀线。目前,用来防治线虫的化学药剂主要是阿维菌素、噻唑膦、氟吡菌酰胺等,多以药剂灌根或冲施药剂为主,如线虫不严重时,可选择噻唑膦水剂,根据黄瓜生长期间线虫严重程度酌情加减用量,并与阿维菌素,轮换施用,全棚冲施降低棚内虫口基数。
如果线虫比较严重,为保证用药效果,最好采用药剂灌根的方式。药剂灌根是将药液施于根系附近的土壤表面或浅层,通过渗漏到达一定的土壤深处后发挥药效,灌根可以杀灭植株根际周围的线虫,保护根系,是防治根结线虫行之有效的措施。但灌根药剂的选择要合理,最好选择针对性强、防效好的产品。如氟吡菌酰胺灌根,药剂进入土壤后,可在根系集中的10-30厘米的土壤中分布,并且稳定地发挥药效。需要注意的是,冬季和其他季节不同,根系抵抗逆境的能力低,药剂灌根或冲施药剂时若使用浓度过大,会对根系产生较大刺激,容易产生药害,或造成伤根的情况发生。因此,不管是冲施药剂还是药剂灌根,最好配合甲壳素、海藻酸或氨基酸类生根剂来使用,以此来降低药液对根系的刺激。
此外,药剂灌根前、后最好不要立即浇水,这是因为灌根前浇水,药液不易下渗,还容易影响土壤的透气性,引起蔬菜沤根,使根系更容易遭受线虫的侵染,建议浇水后待土壤表面发干后,再进行灌根;而灌根后浇水,会稀释药液浓度,导致杀线效果降低,建议灌根后3-5天内最好不要浇水,以保证药效发挥。
配合使用微生物农药
防治根结线虫,化学药剂具有杀菌快速、起效快、效果稳定的特点,但是频繁用药很容易产生抗药性,而微生物药剂或植物源药剂持效期长、使用安全,用后还能提高土壤中微生物菌数量,同时还具有养护根系的作用。因此,即使杀线效果再好的化学药剂,最好也要与微生物杀线药剂或植物源杀线药剂交替使用,可起到互补作用,达到快速杀线、持久抑制线虫的目的,提升线虫的防治效果。
杀线后防止再侵入
根结线虫在土壤中活动范围很小,一年内移动距离不超过1米。初侵染源主要是病土、病苗及灌溉水。线虫远距离的移动和传播,通常是借助于流水、风和农机具附带的病残体、带病的种子和其他营养材料以及各项农事活动完成。由于根结线虫广泛存在于大棚内外,即使棚内已经经过闷棚处理、药剂防治等措施杀灭了全部线虫,也难免随农机具、鞋子等人为活动再次传入,继续发病。
建议菜农从细节着手,加强预防,避免其再传入棚内。如进棚后换鞋子,避免棚室内、外的土壤传播线虫;使用农机具翻地前进行消毒处理;有条件的菜农最好采用滴灌浇水,避免线虫随水大面积传播。同时,菜农可在棚室门口附近撒施2米以上的石灰粉,可以起到消毒作用,减少人为将线虫带入,注意这些细节问题,可以将线虫控制在较低程度、特定范围,便于后续针对性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