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蔬菜报记者果志华编写
山东省潍坊市一菜农电话咨询:近期天气转暖,棚内的豆角落花很严重,有的植株还经常出现落荚现象,影响了植株生长,也降低了豆角产量。请问豆角生长过程中如何管理可防止落花、落荚现象发生?
答:与其他作物相比,豆角对温度、光照、湿度、养分的要求比较高。如果菜农管理不上心,豆角很容易出现生长不良,从而诱发落花落荚的问题。豆角产量偏低,一旦落花落荚,会大大降低种植效益。因此,要减少豆角落花落荚,生产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严格控制温度
若豆角开花结荚期棚温高于30℃时,不育花粉会增多,导致受精不良。当前,惊蛰临近,气温普遍上升,晴朗天气下,棚中温度较高,特别是中午前后棚温常达到30℃甚至35℃以上,这是造成落花落荚的重要原因之一。
那么,当豆角进入开花期后,菜农应注意根据天气变化加强通风,及时拉大放风口,必要时延长放风时间并尽量将放风口调大些,控制好棚内温度,为提高结荚率打好基础。
严防植株徒长
当前,大部分棚室的保温性能都比较好,当温度升高后,棚内豆角极易出现徒长现象,表现为节间过长,有的徒长植株节间甚至达到30厘米-40厘米,从而导致花少或落花的情况出现。温度回升后,气温升高,夜温也会升高。豆类蔬菜适宜开花授粉的温度范围较窄,尤其是夜温超过15℃时,不但影响花芽分化,而且易造成植株徒长。
防控植株徒长,最常用的方法是降低棚内温度、适度控水控肥等物理措施。如果物理控旺措施效果不明显,菜农也可喷洒化学药剂进行控旺,如喷洒助壮素、矮壮素、叶绿素等进行控旺。但是化学控旺不当很容易影响豆荚长度,降低豆角品质。所以是否采取化学控旺,要根据品种、天气、植株长势等灵活调整,同时最好在豆角展蔓前期,植株长到1米左右时用药,轻喷叶绿素等控旺药剂,切勿过度用药。
合理浇水施肥
豆角进入持续开花结荚期后,随着植株长势加快和花序数量增加,水、肥的需求量也相应增加。豆角根系喜欢在较为湿润的土壤中生长,但又特别忌水淹,不耐旱,浇水时要注意控制浇水量。有条件的棚室,建议采用微灌或喷灌设施,防止土壤水分过大。豆类蔬菜结荚期需肥量大且集中,要特别注意补充。坐住荚后施肥要调节好肥料配比,既不能偏施氮肥,也不能偏施钾肥。偏施氮肥会引起茎叶徒长、落花落荚;偏施钾肥则会导致豆荚提前鼓粒,影响豆类蔬菜的商品性。施肥时,可冲施平衡型水溶肥或磷酸二氢钾配合甲壳素。
硼钼同补优化花芽分化
硼肥有利于花芽分化,钼肥可提高植株的授粉受精能力,从而提高结荚率。生产中应特别注意硼肥和钼肥的补充。豆角开花期喷施氨基酸钼混配螯合态硼肥,可促进花芽分化,避免落花。另外,在花期还可叶面喷洒甲壳素,对抑制离层形成,防止落花落荚,提高结荚率有较好的效果。
用药要谨慎
豆类蔬菜耐药性差,尤其是花期,在喷洒含嘧霉胺、乙霉威、代森锰锌等成分的药剂时很容易出现药害,造成叶片发黄,严重时还会导致落叶、落花、落荚。因此,豆类蔬菜用药时,一定不能选择含有上述成分的药剂,铜制剂也应减半使用。用药时,还应注意药剂复配种类不宜过多,一般1-2种为宜,花期应停止喷药,以免发生药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