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蔬菜报 2025年02月28日 < 上一期  下一期 >
第JSA05版:热线

葡萄管理讲究综合 果实产量高品质好

□北方蔬菜报记者果志华编写

山东省临沂市一果农电话咨询:我棚内葡萄总是着色不好、口感不佳,而且产量也不高,影响了种植效益。请问大棚种葡萄想要高产优质,应该如何管理?

答: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越来越关注水果的外观和口感。因此,葡萄生产中,建议果农采取综合管理措施,提高葡萄的产量和品质。

合理留果

葡萄叶片制造的养分是一定的,若留果过多,会影响果实膨大,容易出现大小不均、着色不好、糖度降低、成熟期延后等诸多问题。因此,要根据葡萄品种和植株生长情况合理留果,每亩留3000根-4000根结果枝,每穗葡萄重量以1千克为宜。

在葡萄坐果结束后,果农应进行一次疏果,将小果、过密、穗形不好等部分的果疏除,确保果穗美观。

加强肥水管理

肥水管理是决定葡萄口感的关键措施。浇水上,果实坐住后就应注意保证水分充足,促进果粒快速膨大,提高产量。到了后期,也就是第二次膨果开始10天左右,棚内就不能再浇水,避免果粒含水量过高,影响葡萄着色和成熟。

在肥料管理上,幼果膨大期浇水时应以平衡型水溶性肥料为主,每亩可用20千克-30千克,配合甲壳素等养根促根。进入第二次膨果期,果农则应控氮增钾,可随水冲施硫酸钾20公斤、磷酸二氢钾10-15公斤。

除随水追肥外,菜农还要注意叶片补肥,可用磷酸二氢钾300倍、稀土微量元素肥料1500倍与螯合钙200倍等轮换喷施,可补充叶片养分,提高光合速率。

上喷下补增甜度

葡萄浆果膨大期,可间隔7天-10天,连续喷洒2次氯化胆碱1500倍、葡萄糖100倍、甲壳素1000倍。葡萄糖、氨基酸等可直接补充有机营养;氯化胆碱可提高叶片光合速率,促进养分向果穗转移;甲壳素可提高叶片抗逆性,减少病害发生。进入葡萄转色期,也就是浆果充分软化,并有少量果粒转色时,用上述有机养分喷洒果穗,可促进葡萄成熟,提高含糖量,改善葡萄品质。

葡萄膨大期,对养分的需求量较大,要注意全面补充养分,养护根系,满足果穗膨大所需的大量养分,才能实现高产优质。从葡萄幼果膨大期开始,也可以用煮沸的豆浆、白糖作为培养基质,加入生物菌剂充分发酵,每亩每次用豆面5千克,白糖0.5千克,配合甲壳素1千克-2千克,发酵完全后随水冲施,补充土壤中的养分和有益菌,活化根系,增强根系吸收能力,确保葡萄成熟期的养分需求。

改善光照条件

葡萄着色的过程,就是果粒中花青素形成的过程。而花青素的形成,需要较好的光照促进。但设施栽培条件下,棚膜透光率较低,加上植株更加密集,茎叶遮蔽严重,使得中下部果穗光照较弱,影响果实着色及内在品质。建议进入葡萄着色期后,应及时摘除葡萄果穗附近的老叶,并在大棚后墙、地表铺设反光膜,以促进果穗见光,确保果穗着色整齐。

此外,果农可将地面覆盖的地膜揭去,露出地面,浅划锄一次,打破地表土壤的板结层,改善土壤透气性,增大昼夜温差,也可促进葡萄成熟。

加强病虫害防治

大棚内湿度大,适宜喜湿病害发生。葡萄膨大成熟期养分需求量大,植株抗性相对降低,容易被病原菌侵染,加上有的葡萄品种本身抗病性较差的特性,使得葡萄浆果第二次膨大期到成熟期病虫害高发,如霜霉病、炭疽病、白粉病等。

病害重在预防,发生后再用药防治,不但影响了果实品质,还影响了葡萄安全性,不可取。果农可在葡萄膨大期,及时喷洒抗病的生物菌剂,配合甲壳素、诱抗剂等,提升植株的抗病能力,减少病害发生。

葡萄第二次膨大到成熟期,果农一定要注意每天查看棚内情况。霜霉病、灰霉病等喜高湿环境,容易在棚前脸发生;白粉病、害虫等则喜较为干燥的环境,容易在通风口下发生。建议在早上拉棚后到棚前脸和通风口下分别观察葡萄叶片情况,提早发现病虫害,进行针对性防治,避免病虫害暴发和流行。

2025-02-28 果志华 2 2 北方蔬菜报 content_124644.html 1 葡萄管理讲究综合 果实产量高品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