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蔬菜报 2025年08月22日 < 上一期  下一期 >
第JSA03版:热线

辣椒苗出现萎蔫对症管理早防治

□记者果志华编写

山东省潍坊市一菜农电话咨询:拱棚辣椒出现萎蔫现象,开始还能恢复正常,但反复几天后萎蔫更严重,拔出植株后发现根系变褐腐烂。请问这是什么病?如何防治?

答:这是辣椒枯萎病。枯萎病是一种土传病害,防治不及时,病原菌不断扩散传播,可造成辣椒大面积死棵。建议及时采取措施,预防枯萎病蔓延。

辣椒枯萎病的症状

枯萎病在辣椒整个生长周期发生。幼苗期症状表现为:初始阶段叶片呈暂时性萎蔫,夜间可自行恢复;随着病情发展,叶片出现局部或整体黄化,植株永久性萎蔫,根部与茎部交界处可见水浸状褐色病变。成株期发病表现为:首先下部叶片出现脱水性萎蔫,继而叶片失绿枯黄并大量脱落,茎基部表皮褐变,纵切可见维管束呈褐色,最终全株叶片枯萎死亡。在高湿条件下,病部常产生白色菌丝体,即病原菌的子实体。根系呈现水浸状腐烂,表皮易剥离。

辣椒枯萎病传播途径

辣椒枯萎病的病原菌以菌丝体与厚垣孢子形态在病株残骸内存活,传播途径主要有气流传播、水传播和种子传播。

病原菌随病土借风在田间传播,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从伤口或根尖端的细胞间隙侵入寄主体内,形成再侵染;田间出现零星病株后,病原菌可借助灌溉水或雨水进行大面积传播,当田间积水严重时,可造成病害迅速流行。

辣椒枯萎病的发病条件

辣椒枯萎病病原菌发病适温为25℃-30℃,当耕作层土壤温度达到28℃时病害易发生,高湿度环境或土壤含水量大时易诱发感染,特别是土壤pH值处于5.0-5.6酸性区间、长期连作土壤、钾元素匮乏区域发病率显著上升。此外,幼苗长势弱或发育迟缓、定植时造成根系机械损伤,枯萎病菌侵染几率也会增加。

综合防治六项措施

种植抗病品种。选用抗枯萎病的辣椒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轮作倒茬。对于枯萎病等土传病害,通过轮作,可利用前茬作物根系分泌的灭菌素,抑制后茬作物枯萎病发生,免除或减少某些连作所特有的土传病害。例如,与抗(耐)土传病害的韭菜、蒜等作物轮作,可减少死棵发生。

晴天注意遮阳。建议温度高、光照强时,及时覆盖遮阳网,防止强光直射叶片。遮阳网在上午10时至下午4时覆盖,避免棚室内出现38℃以上高温。

叶面补充水分。在中午时段要及时叶面喷洒清水,不仅为叶片补充水分缓解萎蔫,而且还有利于降低棚内湿度。若植株轻微萎蔫,可在清水中加入少量功能型叶面肥,如甲壳素、海藻酸类叶面肥,提高叶片的抗逆能力。

养护根系。出现萎蔫的植株,根系生长较弱,吸收能力达不到蒸腾要求,因此促生庞大根群,提升根系吸水能力,能够避免或减少萎蔫现象。建议平时注重冲施或灌根微生物菌剂类或腐植酸类生根养根产品,促根系健壮生长。同时,注重平衡施肥,例如根据土壤检测结果,适当减少化学肥料用量,注重有机肥、微生物肥料和功能型肥料施用,提高植株整体抗性,降低枯萎病发生几率。

药剂防治。建议采用化学药剂与生物农药相结合的方式。化学药剂和生物药剂各有优势,应根据棚室实际情况选择。例如,药剂灌根时,根据土壤湿度大小确定采用化学药剂还是生物农药。当土壤湿度适宜时,一般使用生物农药灌根,如哈茨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海藻酸。生物农药安全性高,持效期长,不易产生抗药性,而且不伤根,对环境友好。当土壤湿度大时,建议选择化学药剂灌根,如噻唑锌+甲霜恶霉灵+生根剂,可直接杀灭土壤中的病原菌,起效快,但频繁使用相同成分的化学农药容易产生抗药性,若药浓度不当,容易产生药害伤根。因此,药剂灌根要选择针对性强、防效好的药剂,掌握好合理的用药浓度。

2025-08-22 2 2 北方蔬菜报 content_130945.html 1 辣椒苗出现萎蔫对症管理早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