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果志华编写
江苏省连云港市一菜农电话咨询:我种植大棚黄瓜,有时发现黄瓜叶片上出现凸起的“泡泡”,听说在丝瓜、番茄的叶片上也会出现。请问是什么病?该如何防治?
答:蔬菜“泡泡”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在温室和拱棚蔬菜生产中都有发生。该病症状典型,好识别,但由于其发病程度较低,易被忽视,防治不及时会影响叶片光合作用,建议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治。
“泡泡”病的症状
黄瓜“泡泡”病:发病叶片凹凸不平,多为正面鼓泡,少数背面鼓,直径5毫米左右。叶片正面泡顶初期褪绿、变黄,后期呈灰黄色;背面凹陷处呈灰白色,周围有时伴有水渍状圆环。黄瓜“泡泡”病多在秋冬茬及冬春茬植株中、下部叶片上发生。
番茄“泡泡”病:发病叶片凹凸不平、皱缩,鼓泡不明显,多为叶片正面凸起,直径3毫米左右。叶片正面泡顶初期浅褐色,后期黑褐色;背面多呈浅褐色。
丝瓜“泡泡”病:发病叶片正面凸起、背面凹进。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鼓泡,每个叶片的鼓泡数量差异较大,有的叶片零星几个“泡泡”,有的叶片布满“泡泡”,直径约5毫米。凸起部分逐渐褪绿,呈灰白色、黄色或黄褐色,凹陷处常有白毛状物,无病菌。
发病原因
大部分叶片上出现的“泡泡”是由于植物吸收水分的速度快于其利用和蒸发水分的速度,而导致叶面不舒展,出现凹凸不平的“泡泡”。
当土壤湿度过大、温度较低、阴雨天气持续时间长、棚内通风不良、植株长势弱或根系受伤肥水吸收受阻时,都会导致叶片内水压升高,使叶片表面细胞出现破裂,从而形成黄褐色、木栓状、结痂状的“泡泡”。
结合该种植户的黄瓜管理情况,分析黄瓜“泡泡”病的主要诱因:一是黄瓜定植过早,生长前期长势偏弱、根量少、叶片发黄;二是划锄不当或根部病害等原因造成根系受伤,活性降低,肥水吸收能力下降;三是生长调节剂使用频繁,药剂在植株体内积累过多,导致营养生长与生殖
生长失衡;四是黄瓜生长过程中遇到连续阴雨天气且持续时间长,天气转晴后浇水量过大,从而引起“泡泡”病。
防治措施
稳定棚内温湿度。晴天时,适度遮阳降温,及时调节风口,加强放风口和前脸部位通风、散湿,尽量让棚内温度稳定在32℃以下,防止棚内出现高温高湿现象。遇到连续阴雨天气时,光照弱,应降低棚内温度,减少呼吸消耗,有利植株健壮生长。
合理浇水。温度较高时,水分蒸发快,需要及时为植株补充水分。黄瓜是需水较多的作物,但其根系入土浅,一旦浇水量过大,容易导致根系受伤或出现沤根现象。建议浇水时根据土壤干湿程度及植株长势进行,最好小水勤浇,同时选择晴天上午10点前浇完,浇水量不要忽大忽小。高温天气时,可中午前后喷淋清水,减少叶片萎蔫。
及时追肥。黄瓜是喜肥作物,追肥时除用大量元素水溶肥外,还要注重施用功能型肥料,有助于养护根叶。例如,施用微生物菌剂、氨基酸类或甲壳素类功能型肥料,并叶片喷施富含钙镁等中微量元素的叶面肥。通过地上、地下共同补充,既为植株生长提供充足养分,又养护根叶。植株抗性提高了,“泡泡”病发生几率也就减少了。
喷洒杀菌剂。可定期喷洒百菌清、中生菌素、氯溴异氰尿酸等药剂,提前在植株表面形成保护层,防止病原菌侵染。需要注意的是,尽量不要选用含有生长调节剂的农药及肥料,避免激素在植株体内积累过多而影响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