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蔬菜报 2025年08月29日 < 上一期  下一期 >
第JSA03版:热线

降雨导致菌棒病害多发合理有效控制病害传播

□记者果志华编写

河北省张家口市一食用菌种植户电话咨询:因降雨频繁,不少食用菌出现了病害混合发生现象,还有的棚室进水,菌棒被泡,导致病害多发,请问如何防治病害?

答:食用菌病害是指对食用菌子实体发生直接或间接侵害,或产生一些代谢物对栽培基料或子实体发生潜在侵害的病害。食用菌发生病害后,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菇棚全面消杀

对出菇棚进行有效消杀,可切断病原菌来源,有效降低病害发生几率。主要做法分三步:第一步清理菇棚。成熟菌棒进入出菇棚前约一周左右,先将菇棚彻底清理干净。第二步喷洒药物。对清理干净的菇棚用药物全面消杀,药物品种及其浓度分别为:百病傻300倍液-500倍液、塞百09药物200倍液-300倍液,二者交替喷洒,每次用药间隔一天。第三步关闭棚室。用药后,及时关闭菇棚,闭棚时间为2天-3天,有条件的可进行晒棚,防病效果更佳。若是车间式出菇室,可采取密闭办法,有加温条件的可将棚室温度提高至35℃,保持两天,也可达到理想防病效果。

提前用药预防

在食用菌出菇期间提前用药预防,将病原菌孢子杀灭于未萌发时,提高病害防治效果。根据菇棚环境的病原菌和气温状况,每3天-7天喷施一次药物,药物品种及其浓度同上。需要注意出菇期间的用药部位是墙体和作业道及棚室通风口、入口等处,药剂不要接触到子实体,以防影响子实体生长。

发病初期及时用药

除及时检查剔杂外,出菇期间发现任何染杂或染病的子实体和菌袋(棒),应根据病况进行适当处置。

对初发病害,要及时用药,彻底杀灭病原菌。虽然用药区域不再出菇,但可在第一时间杀灭病原菌,杜绝病害继续发展或蔓延。发病两天后的病害,尚处于初发期,如果发病菌袋比例达到1%,应降低湿度、加大通风,然后进行药物处理。发病5天的病害,应在降湿、通风的基础上,采用百病傻和赛百09两种药物,分别提高药物浓度至300倍和200倍,缩短用药间隔,一般每隔2天-3天用药一次。

菇棚管理要跟上

对于病害,经过评估,尚可施

救,可在停止用水的基础上,打开所有可排气门窗等,将染病菌袋的出菇面稍加破坏,配兑300倍百病傻溶液对所有菌袋进行“地毯式”喷洒,并与200倍赛百09溶液隔日交替使用,连续喷洒3次-4次,密闭棚室,根据温度高低静待2天-5天,可检查病害情况。如果棚内无继续发病迹象,可再进行出菇管理;如果超过10%的菌袋仍有病害发展情况,应继续用药,直至不再发生新病害。

对于病害发生严重且用药难以挽回的棚室,一般建议进行清棚处理,倒出基料后堆沤有机肥施用。

若因降雨导致菇棚进水,为防止病害发生,建议加强以下管理:

排水固棚。及时在菇棚周边挖排水沟,疏通排水渠及时排除积水,避免墙体损毁坍塌,并加固修复破损菇棚。

清洁棚室。将受害原料菌棒、棚内杂物、淤泥等清理干净,减少病害传播。棚内是泥地的,可铺一层干净新土,撒一层生石灰消毒;棚内是水泥地面的,先将地面冲洗干净,再用漂白粉或二氧化氯喷洒或清理地面和墙壁,加强通风和除湿。

菌棒处理。被水泡过的菌棒单独摆放,表面喷洒1%-2%的石灰水,以防杂菌感染。正在发菌期的菌棒,轻微泡水的用清水或自来水冲洗干净,再用漂白粉澄清液或石灰水喷洒表面后,移至阴凉、干燥、通风、避光场所堆放。泡水过多的菌棒,割小口通气排湿,排放架上或斜立于畦床上,沥去多余水分,增加料内氧气供应,促进菌丝恢复生长。泡水过重、发菌时间较短的菌棒,可重新灭菌、接种,或尽快拌入新料后重新制作菌棒。

原料晾晒。菌棒原料受潮或进水后,及时进行摊晾、曝晒,添加部分干栽培料,将含水量调至60%-65%,放于地势较高且干燥的场所重新发酵后再用。

2025-08-29 □记者果志华编写 2 2 北方蔬菜报 content_131130.html 1 降雨导致菌棒病害多发合理有效控制病害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