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国营养学会会员(注册营养师)薛庆鑫
不少人总觉得“苦味能去火”,所以吃到苦味的瓜也不会多想。事实上,除了苦瓜外,其他葫芦科的瓜类(如丝瓜、瓠瓜、黄瓜、冬瓜、甜瓜、西瓜等)一旦吃起来有明显苦味,就可能是“有毒”的,应立即停止食用。这里说一说瓠瓜。
瓠瓜是什么瓜
瓠瓜也叫瓠子、葫芦、蒲瓜、扁蒲、夜开花,属于葫芦科葫芦属,原产于印度热带非洲,现在是我国主要瓜类蔬菜之一,另外还可做蔬菜嫁接的砧木。
瓠瓜的果实形态多样,呈长棒形、长筒形、短筒形、扁圆形或束腰形,嫩瓜果皮为淡绿色,果肉白色柔嫩。主要是吃它的嫩瓜,成熟的瓠瓜不适合食用,一般用来做容器或饰品。
瓠瓜含水量高,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中的数据,瓠瓜的含水量高达95.3%,跟口感水灵的黄瓜差不多。这种清爽的口感,是很多人夏天喜欢吃它的原因。
水分这么高,自然热量就会低一些,瓠瓜的热量仅为16千卡/100克,也是一款“减肥友好”蔬菜。
瓠瓜为什么会有毒
正常的瓠瓜嫩瓜口感清甜,但在遇到一些特殊情况,例如做嫁接砧木用的瓠瓜味苦不能食用,或者在种植过程中与此类基因型品种的
花粉天然杂交,造成后代基因变异,或是在生长过程中受到异常气温、阳光、土壤等因素的影响,或是在结瓜过程中瓜藤被踩烂,都会导致瓠瓜产生葫芦素,味道变苦。
葫芦素是一类高度氧化的葫芦烷型四环三萜类物质,按照其不同位置含氧官能团的不同,被分为A-T共12种。有文献指出,导致瓠瓜发苦和有毒的主要成分是葫芦素B和葫芦素D,二者具有较强毒性——葫芦素D的小鼠经口半数致死量低至5毫克每千克体重,毒性比砒霜还强(砒霜的小鼠经口半数致死量为31.5毫克每千克体重)。
瓠瓜中葫芦素的含量越高,吃起来越苦。这种毒素即使经过漂洗、加盐均不能去除,而且还耐高温,受热不易被破坏分解,日常炖、煮、蒸等常规的家庭烹饪温度都无法将其破坏。
怎么安全放心吃瓠瓜
葫芦素中毒后潜伏期为10分钟-2小时,一般症状为胃部不适、恶心、呕吐、头昏、头痛,部分进食3小时-4小时后出现腹痛腹泻,偶有手脚发麻、脉缓、浑身无力等症状。
市场采购时,一定要问清楚用途。在烹饪前,可以先用舌尖舔尝瓜瓤的味道,若有苦味,应立即丢弃。(除了苦瓜,其他葫芦科的瓜类也可以用这个方法)
对于做好的瓠瓜菜肴,一旦发现味道发苦,应立即停止食用,并将所有相关的菜肴、汤汁全部丢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