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春萍
文家街道以辖区56个村“如何实现村集体经济再发展”为课题,破解村级党组织“没钱办事”难题、增强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打破捧着“金饭碗”喝“薄粥”的瓶颈,结合地域优势和村情实际,引导各村由“集体资源利用”向“集体资源重用”升级,通过盘活、开发、壮大“三资”,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再生金”,探索出了一套可推广、可复制的发展样板。
目前,街道顺利化解30处6年以上拆迁遗留户;发起村集体经济大提升行动,拆除违建23处,依法清理合同65份,解决纠纷闲置地块843.5亩,时间最长的已经12年,实现村集体增收2300余万元。
明字在心打好金算盘理出明白账
不合理合同一份份理顺,遗留问题一个个化解,低效资源一处处规划……按照“专班攻坚、全员出击”的工作原则,一场理顺村级合同、往来欠款、闲置资产资源等项目的攻坚行动在文家街道如火如荼展开——
北付村党支部扑下身子,从仓库中翻出20多年来的所有合同、单据,在专业法律顾问的帮助下,重新修订合同19份,增收44万元;与企业长达11年纠纷的28亩土地成功收回。
二黄村通过实地测量、地毯式排查等方式全面摸清被侵占的集体资源资产底
数,重新丈量全村在用土地,多占地的“收”,有矛盾的“调”,不合规的“清”,理清了资源资产纠纷历史和责权归属。
在示范带动下,各村纷纷响应号召,按照先易后难、重点突破、稳妥实施的原则,对村集体资产资源进行全面清查。同时,针对部分村集体资产多、历史年代久远、清查难度大等特点,街道还协调联动各村聘请第三方专业审计公司,通过查阅台账资料、上门入户、走访察看等方式,梳理排查村级资源、租赁合同、债权债务等情况,确保清底。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发展,而产业发展的关键是用好一方水土”。坐拥全国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寿光农产品物流园,文家街道凭借这一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成功培育出桑家村、蔡西村等多个物流专业村、蔬菜专业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节节高。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部分村集体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甚至还处在“沉睡”状态。进一步盘活利用各村资源资产,激发各村要素潜能和主体活力,成为文家街道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破解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瓶颈的重要路径。
干字在先沉睡资源焕发蓬勃生机
村集体资产清缴,既要摸清底子,更要迈开步子,蹚开路子。各村有各村的村情,有些问题存在数十年之久,矛盾错综复杂、清缴难度巨大、发展困难重重。文家坚持“精准施策、量体裁衣、靶向发力”的原则,扎实推进集体资源资产清收,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蓄力赋能。
街道既定任务更送服务,各村既有想法更有办法,上下统筹用力、集中用力、持续用力,各村集体“三资”清缴工作实现了突围破困——
董屯村一处8.3亩的地块长期存在纠纷,在街道和市场东总支的全力支持下,
该村向遗留10年的“顽疾”宣战,村“两委”成员以“踏破门槛换真心”的细功夫,赢得了原租赁户的理解和认可,该地块成功收回村集体。目前,村委借助良好的势头,靶心发力,依法依规对不合理合同逐一清理,实现集体经济再增收。
前游村针对个别商户不按时缴纳取暖费侵害村集体利益等问题,在街道和总支的指导帮助下,党支部书记带领村“两委”成员上门催缴,无论刮风下雨,每天登门入户做工作,20天做通18户工作,全面完成取暖费清缴工作,集体增收12万元。
吕家村内一处80亩土地,原为一处养
殖场,因故闲置多年,承包方“有心无力”。该村帮助承包户引进光伏项目,让承办方看到了东山再起的希望,成功收回了土地承包费,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项目落户。
北马店村以锲而不舍的韧劲儿,做通承包户工作,解决了遗留9年的问题,收回了多个零散地块。截至目前,村集体增收5.5万元,村集体年收入超过20万元。
日日精进久久为功,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用务实招法来通堵点、疏痛点、消盲点,文家街道推动集体资源资产清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谋字在前一马当先带动万马奔腾
坚持“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文家街道通过盘活各种资源要素,坚持激发“内力”与借助“外力”相结合,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不断激发乡村振兴的活力,让村集体的“盘子”越来越大。
盘活农村存量资产,根子上需盘活人的“创造力”。街道系统谋划、统筹推进,设立“壮大村集体经济一马当先村”奖项,通过评先树优,为辖区56个村集体经济的长远良性发展加油鼓劲,各村士气高涨——
桑家村和小尧村利用闲置低效土地,借助街道打造融合创新、市场共享、抱团发展的汽车产业集群有利契机,联合规划建设了一处以汽车配件为中心、以综合服务为保障的汽配城。该项目总投资过1亿元,一次性可为桑家、小尧两村带来1300万元增收,每年还可额外增收管理费用约30万元,实现了强强联合、多方共赢。
董屯村围绕收回的土地做文章,计划建立起一家集蔬菜购销、农业电商、网红带货、包装仓储于一体的高标准便民合作
社,帮助村民解决蔬菜产销问题。引进农业电商企业入驻,建立起自己的销售渠道,发展高端套菜、特色农产品等,争取3-5年内在村内初步实现农业订单化,为村民致富增加新渠道。
冀家村抓住大型输水管道从该村穿过这一契机,在街道和总支的支持下,主动对接上级部门,争取到了打水井的机会。今年,在村内打了3眼水井,并通过安装智能电表进一步规范用电,减少损耗,在资源有限、区位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让村集体收入从10万元提升至44万元。
南马店村立足村情实际,对闲置资源进行二次开发利用,完成闲置养殖项目的提档升级,让468亩闲置地块重新焕发活力,打响了“资源”综合利用的“好算盘”,也打出了一场漂亮的壮大村集体经济翻身仗,村集体收入增加31万元。
抓住低效资源再开发这一释放产业发展新空间、助推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关键,文家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与基层群
众心连心,各村既掰手腕,又手拉手,把握资源特性,让闲置资源转化成了资本优势和发展优势,涌现出了北付、董屯、吕家、二黄、桑家、小尧、北马店、前游、冀家、南马店等一批“壮大村集体经济一马当先村”,再现了你追我赶、万马奔腾的崭新气象。
通过“壮大村集体经济一马当先村”的创建,壮大的是集体经济、正的是风气、锤炼的是干部作风,通过攻坚克难把村干部思想拧在了一起,把村民的荣誉感责任感聚在了一起,北付村最长30多年侵占巷子的20多处违建全部清除,和美乡村建设村民捐款踊跃,筹集资金近40万元,达到预期2倍;董屯村清理合同,村民配合,已清收3年未交承包费户5户;北马店村干部主动作为,找村内地下水管漏点,为集体节省了开支,减少了浪费……各村村干部在攻坚克难中作风越来越硬,村民对村集体的认同感、对村庄的责任感越来越强。
记者手记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为乡村赋能提级、增效提质注入新活力,是乡村振兴的造血工程和长久抓手。抓村集体经济不能脱离客观实际和基本条件,文家街道由“集体资源利用”向“集体资源重用”升级,实现村集体经济再发展,发现三点启示:垒基固本。村级党组织是抓村集体经济的主体,承担着抓村集体经济的职责使命。发展村集体经济首先要从建强村级党组织做起,下大力气锻造村级党员干部队伍。实现集体经济加速跑,文家也无一例外得益于拥有一个个结构优、能力强、敢干事的基层好班子。统筹推进。村集体经济是镇域经济产业发展的重要部分,不能让村级党组织“单打独斗”。文家街道坚持“一盘棋”思维,全盘布局、统筹规划、多措并举,打出了一套组合拳,通过评选“壮大村集体经济一马当先村”,以点带面,以强村带动弱村,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组织保障。因村制宜。抓“村集体经济”不能想当然、“拍脑袋”,而是在充分挖掘优势基础上补短板、扬优势、求突破。桑家村、大尧村借助街道打造汽车产业集群的有利契机联手共建汽配城,正是发扬本土资源特色优势,不断延伸村集体产业触角的生动实践。